百泉:重振藥都雄風指日可待?
中國虎網 2008/7/7 0:00:00 來源:
未知
這是一次破除霜凍的拯救。經過連續10年的滑坡后,曾經為全國三大藥交會之首—百泉藥交會舉辦地的藥都百泉,終于拿到了失而復得的藥品經營許可證,輝縣市政府的市場化運作策略,突破“以會辦會”模式,重振藥都雄風似乎指日可待。但是,經過長時期的沉寂,面臨外部環境種種不利因素的制約,藥都能否復興?
2005年3月,每年一度的百泉藥品交易會召開前夕,記者赴河南輝縣市進行調查。如果不是介紹,外地人或許很難想象到,這里便是有著600年歷史,曾經盛極一時的國內三大藥交會之首—百泉藥交會的舉辦地藥都百泉。
興衰兩重天
百泉藥交會是地方組織的一年一度的全國性藥材交流大會,在相當長時期內,它與河北安國、江西樟樹一起,成為全國三大藥材交流大會,從其歷史悠久和規模之大方面,位居三大藥交會之首。同時,百泉又與安徽亳州、廣州清平等并稱全國十大藥市。
百泉在國內藥材市場上的影響,一度有“春暖花開到百泉,不到百泉藥不全”之說。
據當地人士介紹,百泉藥交會起源于隋唐,百泉又地處東西交通之要塞,“東連齊魯,西控三晉”,到明洪武八年,百泉藥交會得到官方支持,逐漸成型。1968年,受當時政治環境影響,百泉藥交會停會。
1980年,百泉藥交會復會后,規模和盛況更勝從前。1990年,輝縣市政府投資700多萬,在百泉建成6.7萬平方米的藥都市場,可供兩萬余人同時交易。次年的交易盛況,已經是“舉步遍全國,購得好藥材”。
在百泉藥交會最為鼎盛的1993年,參會人員5萬余人,成交額24億元,全國30個省市以及美、韓、加和東南亞等13個國家和地區紛紛到洽談會交易,盛況空前。
然而到了1994年,由于種種原因,百泉未能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重新審批的中藥材交易市場,自此百泉藥交會的常年藥市被迫取消,只剩下每年一度的藥交會。這成為導致百泉藥交會由盛至衰的關鍵轉折點。
一個值得注意的全國性背景是,1994年以后,全國醫藥企業逐步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醫藥廠家資金因國家緊縮財政政策的出臺顯得不足,醫藥經常在低谷中徘徊運行。同時,由于信息化飛速發展,物流領域交易手段改變,客商再不用現場看樣品訂貨,以貨易貨,大都采用現代化手段在網上進行,與會人數逐年減少,到現在,參會人數只有幾千人。
百泉藥交會表象衰退的背后,實質是作為展會的交易功能已經下降,信息交流功能凸顯。
在計劃經濟時期,各種物資分配,主要通過展會的形式進行交易。各個醫藥單位要滿足全年的生產和銷售任務,只有參加藥交會。但是到了現在,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很多醫藥企業已經繞開藥交會,很少有客商是抱著簽合同的目的參會。
一位醫藥界人士分析,有一定實力的醫藥企業大都擁有自己的銷售網絡,中成藥的交易逐漸走向代理制,產品的推廣、營銷一般在當地就可以完成,在藥交會上簽訂合同發貨這種往日最大的交易方式幾乎被完全淘汰。同時,中藥材交易市場的重點也轉向了批發市場,單一依賴藥交會供貨的交易方式受到了挑戰。
輝縣市政府一位官員透露,最近幾年,辦會幾乎沒有收益。在作為大會主辦方的藥貿公司改制前,員工經常發不下來工資。
據記者了解,除了經濟環境外,政治環境也是加劇百泉藥交會滑坡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輝縣的政府官員更迭頻繁。1993年到2002年,幾乎平均每年要更換一個政府或縣委一把手,直到2002年以后才穩定了下來。而這10年間,剛好是藥交會急速衰落的時期。頻繁的人事更迭,以至于在1994年全國審批17家藥市之時,輝縣無人申報,這或許可以作為解釋。
政府“市場化”救市
盡管百泉藥交會面臨著不少客觀的困難,但是面對一個具有數百年歷史、正在沒落的品牌資源,輝縣市政府依然把拯救藥市放到了重要位置。2004年1月23日,輝縣市政府正式將藥貿公司交由當地一家名為華藝的民營企業接管,百泉藥交會由該企業運作,意圖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拯救藥市。
華藝公司涉及房地產、賓館餐飲等行業,在當地頗有影響。郭新富即該企業的負責人,目前的身份是百泉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董事長,百泉藥交會主任,也即2005年百泉藥交會的主要操盤手。他同時擔任輝縣市政協副主席。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