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6/7/15 0:00:00 來源:
未知
日前,在一次全國大型藥品交易會上,藥價竟成了眾多參展商刻意回避的話題。組織者甚至還明確表示,不希望普通市民參會。有業內人士介紹說,藥品交易會只撒傳單不談價格早已成為近年來藥品行業的“潛規則”。
印象中只有在出賣騾馬牛的市場里,人們才忌諱當面談價格,而是通過藏在袖子里的手,悄悄地完成交易。本來是搭建藥品供需平臺的交易會,卻為何刻意回避最核心問題--價格呢?有藥商代表說,藥交會參展人員較雜,那兒不是談價的地方,得找個“安靜”地兒單獨面談價格!
既然是一個買賣雙方都能“滿意的價格”,為什么就只能在“安靜”地兒產生呢?價格不公開,這價格黑幕后面究竟是什么怕被曬在日光之下呢?這些問題頗令人猜想。其實,藥商們不愿談的恐怕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藥價虛高,藥界的專業人士說什么恐怕都不太合適。說藥價虛高,得罪同行;說藥價不高,得罪百姓。而有的藥商在心里或許還覺得,現今的藥價還不夠高,利潤還不夠豐厚哩!所以,干脆來個三緘其口,暗箱操作。
近些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已17次宣布降低藥品價格,可人們仍然感覺看不起病。其中原因盡管比較復雜,但銷售環節種種黑幕造成藥價虛高則是重要原因之一。一瓶200毫升的氟康唑出廠價只有4元,到衛生系統招標時漲到25元,賣到患者手里,則一路狂漲到76元。
在藥品生產者、流通者、批量使用者(主要是醫院)和消費者(患者)四個環節上,藥廠和患者處于相對“弱勢”,而醫院和流通渠道商則處于“強勢”地位。究其原因,這里有“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問題。醫生掌握了醫學知識,可以決定對藥品的選擇和使用,患者則不具備這種決定能力。在藥廠和流通渠道商、醫院之間,前者總產量的80%以上要經過后兩者來購買,可見醫院和渠道商可以一定程度上決定藥廠的“生死”。
為了生存和發展,藥廠與藥廠之間展開了惡性競爭。低定價和高折扣成為推銷的主要手段。而接下來的大部分利潤恐怕要落入醫院和渠道商的腰包,犧牲的自然就是患者的利益了。藥廠在交易會上拒談藥價,希望讓消費者“蒙在鼓里”,便在“情理”之中了。藥品交易會既然是醫藥行業的盛會,回避“藥價虛高”問題恐怕有點“諱疾忌醫”之嫌。藥交會不談價格、排斥普通群眾,這種傾向就更不值得肯定。
普通群眾無緣參加藥交會,有資格參會的專業人士又避談藥價虛高,讓人看不出有效平抑藥價虛高問題的誠意和希望。藥交會可能辦得很熱鬧、很火爆,但在不得入場的普通群眾眼里,這“圓滿成功”與他們無關;甚至可能懷疑,這是專業人士共謀“藥價虛高”的“盛宴”。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