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9/5/23 0:00:00 來源:
未知
新醫改8500億:是一個概念,而不是市場擴容
與感冒藥危機一樣,新醫改無疑是醫藥行業當前最大的熱點。國務院表明將在未來三年投入8500億用于衛生事業的建設,引起了業內關于“8500億資金何去何從”的激烈討論,討論的內容幾乎都圍繞政府公布的五大重點工作,如公立醫院的改革到底是否合理?社區、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重點是什么?城鄉醫保、農保報銷比例加到多少等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很激烈,但結論很模糊。絕大多數人沒有對8500億真正如何分配給出一個明確的解讀。筆者站在對醫藥行業和國家政策的持續關注的角度上,通過對新醫改的持續關注和分析,通過本文做出解答,使消費者能夠看清國內未來衛生事業的形勢,為醫藥企業為醫改提供制定營銷戰略的依據。
8500億的真相
企業、衛生機構、個人都知道8500億是一筆龐大的金額。但這筆金額每年能給老百姓帶來多大好處?能給醫藥企業帶來多大的市場?目前仍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業內的專家過多地從市場、老百姓的需求方面考慮,卻忽略了一個問題:2009-2011年的8500億是完全新增投入還是原來財政的固定預算?如果不是新增的投入,那么能使醫藥市場帶來多大的擴充?
筆者對過去八年的財政預算衛生支出做了一個統計,如圖所示:
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的財政預算衛生支出的整體增長趨勢非常穩定。從2001年開始,除了政府在2003年應對非典事件加大了對衛生支出的投入,使增長率達到了24.1%之外,其余幾乎每年的衛生支出增長穩定在10-15%左右。從07年開始,增長率有所下降。那么,如果按照13%的增長率預測未來三年(2009、2010、2011)的財政投入,2009年、2010年、2011年的衛生支出預算將分別為2493億、2818億、3184億,共8495億。筆者分析,這就是中央所指的8500億。
所以,這8500億很可能不是新增的投入,而是即使不醫改,也會支出的計劃內預算。如果是這樣,8500億只是經過不斷宣傳,而堆積起來的一個概念。由于老百姓專業知識不足,更不會對8500億的根本追根究底,政府可以達到安定、提升群眾信心的目的,這也符合政府不斷強調的“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其實如同年初開始導致股票大幅上漲、引起國內國際輿論轟動的“4萬億”一樣。筆者較早前就,4萬億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 4萬億指的國家投入加預期帶動銀行、企業、個人投入的社會投資總額。因此,4萬億是個口號,不是實際的財政支出。財政實際支出只有1.18萬億,而這1.18萬億,是幾年前就規劃好的財政投入,又并非是針對經濟形勢的投入。但是在問題被清楚解釋之前,老百姓和國內、外社會各界的紛紛認為,這是完全國家針對金融危機做出的“救市”壯舉。
但是這樣會產生一個疑問:如果完全沒有加大投入,醫保報銷標準的提高和基層醫療衛生體系的建設從何談起?近期媒體報道顯示,地方財政存在大量結余,而老百姓卻面臨高額費用無法報銷,也就是“看病貴”的問題。所以,盡管每年2000多億的投入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由于地方財政原定用于衛生事業建設的資金沒有落實到位,很多老百姓看病受到報銷等問題的限制。所以,筆者建議中央通過加強監管,保證地方財政把用于衛生事業建設的資金充分用于醫療保障體系和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把錢落到實處,從而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醫藥企業應如何評估醫改帶來的市場機會
前文分析,8500億不過是計劃內的自然增長。所以,對于市場普遍預測政府投入帶來的農村市場大幅增長,尤其是對普藥、醫療器械需求的大幅增長,醫藥企業應理性看待。筆者認為,期望“8500億”帶來基層醫藥市場新增幾千億的銷售額是不現實的。
針對醫改而言,醫藥企業應從對8500億的期待回到對醫改后市場格局變化的認識上來。比如,醫改方案已明確,要建立以縣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骨干,村衛生室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那么政府投入和市場機會一定會向縣級醫院市場傾斜,普藥企業應對縣級醫院做相應的戰略部署,盡早搶占資源。對于處方藥招商企業,應聚焦到“兩票制”是否執行及建立企業、代理商的雙贏體系上。品牌藥企業,應關注基本藥物目錄和醫保目錄對品牌藥的影響上來。醫改政策所帶來的市場機會,筆者在《縣級醫院市場—未來醫藥行業的最大增長點》、《醫藥企業的產品線管理策略》等文章中另作了詳細介紹。
醫藥行業以政策為第一導向,以市場為第二導向。老百姓有認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市場形勢的權力,也應提高自身知識水平而增強判斷力;對醫藥企業而言,不能對市場機會盲目樂觀,應理性看待市場機會,實事求是地制定營銷戰略。有了站在行業的高度,對政策的研究深度,及對市場了解的廣度,才有可靠、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戰術。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