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13 0:00:00 來源:
未知
據醫藥網消息,“2009年的中草藥價格不同往年,似乎就沒跌過,全都在漲”一中草藥采購人士指著采購清單對記者說。
在清單上,從去年10月20日~11月10日的20天中,金銀花價格從190元/千克上漲到240元/千克,“有些精品品種甚至達到400元/千克”;胖大海從150元/千克上漲到250~300元/千克,其他品種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放眼全國,從廣州到浙江再到四川,中草藥價格上漲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然而,中草藥價格上漲至今,卻讓業內存在多種擔心:比如中草藥價格的上漲是供求關系的自然體現還是大型中藥商囤貨炒作之舉?如果是后者,這一舉動會否成為明年中藥價格再次不正常波動的始作俑者?
云南中藥材“水漲船高”
近期藥價上漲的源頭來自甲流的流行,多位專家認為,甲流早、中期單純用中醫藥防治也有顯著療效,且不會出現耐藥性。消息一出,不管是中成藥還是中藥材市場,都進入奇貨可居的境地。一心堂銷售業務員告訴記者,防甲流中藥、抗病毒的感冒藥銷量增加1倍多。
同時,中藥材的采購價也開始攀升。打開中國藥材市場網可以發現,金銀花、板藍根等清熱解毒類的藥材價格上漲。“受到國內價格波動的影響,這些藥材在云南價格肯定會有所提升。”云南鴻翔中草藥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字勇做出了這樣的推斷。
他這樣說的依據在于,云南中草藥材市場的現狀“引進的多,出去的少”。可以參照的是,被俗稱為“八大碗”的人參、茯苓、白術、甘草、川芎、當歸等,是中藥中使用最多的八味藥,但只有茯苓和當歸是云南種植的,“而且當歸是近幾年才開始種植。”
作為植物王國的云南為何會面臨藥材需靠進口的尷尬?
“雖然云南擁有著很多的植物資源,但多山的地形造成不能大面積產藥,幾乎80%以上的藥材要從外省買。”謝字勇說:“而且中藥材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例如,川貝就是產在四川的最好,而西北地區則適合種甘草。這是藥材生長習性所注定的,沒必要什么都拿來云南種植,云南可以保護好本土藥材,同時建立藥材基因庫即可。”
目前在云南中藥材市場上熱銷的金銀花、板藍根等抗甲流中藥大多都是從湖南、安徽等地引進,“藥物是剛性需求,價格再高也得買,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水漲船高。”謝字勇坦言。
原材料上漲或影響藥企
原材料大幅上漲肯定會提升成本,是否會影響藥企利潤,從而導致成品藥的價格猛增?
“目前還沒有這種狀況出現。”廣州某知名中藥廠銷售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我們生產、銷售的情況來看,抗感冒中成藥銷量并無太大變化。”她指出,一般制藥廠對中藥材原料都有3~6個月的庫存。“如果這些藥材長時間維持高價,藥廠生產成本將增加。”
“其實,藥企最擔心的成本并非藥材,而是石油的上漲。”一業內人士做出了與眾不同的分析。他認為,油漲價往往會帶動塑料、印刷等產品價格的上漲,這是成品藥包裝環節最重要的成本。“對于成品藥來說,平均需要的藥材成分并不多,可能一瓶含金銀花的成品藥中,藥材成本不到1塊錢,而金銀花的成本可能在幾毛錢范圍內,即使再怎么上漲,對于藥材的利潤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反而影響最大的是中藥。”上述人士認為,”衛生部近期公布了一個防甲流疫情的中藥處方,結果凡是在這處方內的中藥價格紛紛上漲,此前,照著處方開一副中藥,只需要4塊錢,如今需要接近20元。”
不排除藥商囤貨可能
事實上,防甲流疫情的中藥處方公布推升的不止是其中幾味藥的價格。
“這一中藥處方公布后,中藥價格也普遍上漲20%。”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認為,綜觀如今的流感藥材交易市場,金銀花、板藍根、連翹、夏枯草、大青葉等價格都一路上漲,拿金銀花的價格來說,去年這個時候,金銀花才20多元/千克,而如今卻漲到了最高超過300元/千克。
在云南,最具代表性的中草藥材便是三七。云南文山州是我國三七的主產區,其年產量可達到2000噸,2008年三七總產值達21.52億元。今年以來,由于三七產量減少和需求增大等多種原因,文山三七的價格漲速迅猛,“最明顯的就是從今年三四月份開始,三七價格就在翻倍的增長。”謝字勇回憶,今年三四月份時,有部分規格的三七收購價僅為70元/千克,但如今同樣的品種,其收購價已達到了350元/千克。“價格再這樣漲下去的話,廠家都不敢買了,要貼本的。”云南鴻翔中草藥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一業內人士認為,藥材價格普遍上漲,與一些經銷商有意識囤貨不無關系,從今年5月甲流暴發后,經銷商開始大量囤貨。前段時間天氣的變化,更是加重了緊張行情。
“甚至一些大中型藥材商人會借此機會炒作甚至壟斷,不管是中成藥還是中藥材市場,都進入奇貨可居的境地,前兩天就有廣東某藥業老板花20個億買斷云南三七的說法。”上述人士說:“其實,每年中藥材的需求波動不大,價格一直很平穩,今年這樣無節制上漲,很擔心破壞市場原有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