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2/3 0:00:00 來源:
未知
生地別名地黃,酒壺花,懷慶地黃。為玄參科植物懷慶地黃,以塊莖入藥.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生地黃: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金瘡瘀,涼血,止血;熟地黃:滋陰補腎,調經補血,血虛頭痛,肝痛.原主產于河南省溫縣,孟縣,武陵,博愛,沁陽等縣,現全國各省,自治區幾乎都有引種栽培。
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根莖,味甘而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功能,用于熱病,舌絳煩渴舌,陰虛內熱,骨蒸消渴,吐血,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等癥.常用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地黃明目丸,知柏地黃丸,消渴丸,三九胃泰,烏雞白鳳丸,匯仁腎寶,消糖丸等。
一:生地近十多年價格走勢及特點以混等價格為例,1988年價高,刺激生產盲目擴大,造成之后幾年庫存積壓,價低滯銷,產量逐年滑坡。1990年減產,價格從元升為元左右。1991年庫存下降,產量又減,需求增加,價格升為元左右。1991的升價,下種面積增加,1992年豐收,產新后價格從元降為元。因為生地為春播作物,1992年春價高,1993年的產量又增,產新后又降為元。但1993年的下種面積減少,1994年減產,下半年銷快,價格從元左右升為元左右。1994年下種時價格僅元左右,導致1995年產量再減,價格升為元左右。1996年主產區河南受災,出口旺,價格又升為元左右。1997年產新前庫存薄弱,價格達最高價元左右。隨著價格的升高,1996年的下種面積已有所增加,1997年產新后產量增加,價格降為元左右。1997年下種時價格達高位,對1998年的產新量刺激很大,1998年滑為元左右。
1998年下種時價格與1997年下種時相當,1999年的產量比上一年又有所增加,貨多市滯,價格又落到元多。2000年受干旱影響,有所減產,市價上浮為元。2001年生地產區又遭受干旱,價格再次小幅上升為元。2002年產量正常且庫存有量,銷價與2001年持平。2003年初生地走暢,產新時由于受低價影響農民減種,加之雨澇,造成大面積減產,價格升為6.5元。2004年初走動暢快,價格升為6.8~元。 2004--2005年的高價,使藥農畝收入上萬,收益是種糧的10倍,好多人因種植生地而發家致富。在高價的刺激下,產地農民廣種生地 ,主產區大種特種,次產區跟風擴種,全國生地種植面積猛增,產量成倍增長,據了解2005年全國產15000噸,2006年全國猛增為50000噸。
2007年種植面積開始下降,全國產量降至35000萬噸。
2008年河南種植面積略少于2007年,山西種植面積則因價格反彈,而增加30%。2008年全國產量仍然在30000噸上下。
2009年3月混等生地價格元,雖然每公斤上漲元,但農民種植積極性還是不高,河南種植面積與2008年持平,山西栽種面積比2008年減少2/3左右。今年天氣干旱,減產二至三成,10月份產新,原來畝產3500-4000公斤鮮生地,今年大多在2500-3000公斤,鮮生地收價由元上升為元,加工后干生地成本在元。全國今年可產生地約14000噸。
二:近年產量與消耗:
1、前四年產量:2005-2006年生地產出約65000噸,2007-2008年約70000噸,四年共產出135000噸。
2、前四年用量:2005-2006年生地消耗約50000噸,2007-2008年約55000噸,四年共消耗105000噸。四年結余約30000噸(其中河南10000噸、山西12000噸、工廠和市場8000噸)。
3、2009年供求:2009年減種減產,大約可產14000噸(其中河南7000噸、山西5000噸、陜西甘肅2000噸),加上上年結余的30000噸,2009年共有庫存44000噸,2009年需求是25000-30000噸,供大于求仍然存在。
4、2010年預測:由于今年種栽少,明年下種將比今年減少,但目前生地的偏高價位,必將刺激產地擴種,明年最少也要有15000-17000噸的產出,供求才可基本平衡。
三:綜合分析
從基本上面看,生地去年減產量大 ,與往年相比庫存明顯不足,當前市價在元左右,陳貨走暢,糧食漲價、生地種苗價格上漲,都將是生地的利好消息。從往年生地銷量看,正常年生地銷量為2萬噸左右,估計后市價格將穩中有升。
從生地的技術指標圖上看,當前生地價格線受長、短線的支撐,處于牛市,動向和動量指標均在O軸以上或O軸上,說明生地下滑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價格線受長、短線支撐,估計價格還有上漲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