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5/21 0:00:00 來源:
未知
一種出廠價僅為15.5元的蘆筍片,經過
醫藥公司、醫藥代表等多級
代理,層層加碼后,賣到患者手中時竟漲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213元。記者在湖南采訪時了解到,發生在湘雅二醫院這種藥價虛高現象并非個別現象,只是藥價虛高的冰山一角。
在目前我國藥品銷售環節上有國家指導價、地方政府核定價,下有零售藥店平均銷價、醫療機構實際進價等多重參照標準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些高價藥品還能登堂入室,直面患者?
藥價虛高成行業公開秘密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是為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主力軍。然而,近年來由于其公益性的淡化,“看病貴”成為公立醫院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目前公立醫院看病貴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方逐利造成藥價虛高,“以藥養醫”模式大行其道。
在長沙市河西一家公立醫院,記者發現,湖北某藥業公司生產的每支10毫升的10支裝消癌平口服液,公司每盒出廠價為14元,醫院賣到110元。而不遠處的一家藥店每盒僅售25元。
“公立醫院藥價虛高成為行業公開秘密。”長沙市一位曾經做過10年醫藥代表的鐘先生
(化名)對記者說,“河南某藥業公司生產的規格為10毫升一支、每盒10支的復方氟尿嘧啶口服乳,當地醫藥站每盒僅售60元,而長沙市一家醫院卻賣到每盒598元。”
在鐘先生提供給記者的一份藥價對照表中,記者注意到,由上海華新生物公司生產的一種名為20萬單位辛洛爾
(注射用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每瓶進價僅為5.50元,當地藥店是6元,但一些醫院的處方價格卻高達96元,是藥店的16倍。記者粗略地計算了一下,由他提供的這組藥價對照表,每個品種的差價都在數倍之上,最低的也有3倍
(武漢健民生產的小金膠囊),最高的16倍,其余大多在6到10倍之間。
鐘先生介紹,一般公立醫院藥品利潤普遍在5至10倍,少的也有
2倍以上。他透露,湘雅二醫院銷售的那種蘆筍片,上個月他還銷售過。今年3月,他從一位朋友處以每瓶
20元的價格買入50瓶,以每瓶
25元的價格賣出,不到一個月時間,就銷售一空。
誰是高藥價背后的推手
湘雅二醫院蘆筍片藥價虛高經媒體曝光后,醫院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認為,他們實行的醫藥價格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蘆筍片為政府定價藥品,采購價為185.
22元
/盒,按照有關規定,在此基礎上順價15%,零售價為213.00元
/盒。媒體報道的136元
/盒是湖南省物價局2010年4月28日為擬進行的新一輪集中采購掛網提出的投標報價指導價,目前尚未執行。即使執行物價局的指導價,比出廠價也高出8.77倍多。
那么,究竟誰是高藥價背后的推手?湖南省物價局副巡視員郭志球分析,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藥品價格構成中80%是流通費用,只有20%是生產費用。這些流通費用中,有一部分是合理的,還有一部分是“虛高”的。
鐘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為記者畫下藥價虛高“路線圖”。他說,一個藥品要到達患者手中,最多的有時要經過14道環節的利潤分配。即從生產廠家到全國總代理后,依次經過省級代理
、地級代理
、政府采購招標
、醫藥公司
、醫藥代表
、醫院、用藥醫生。進入醫院以后
,這個藥品還須經過院長同意采購后
,由藥劑科主任報計劃
,藥事委員會審議
,采購員具體采購
,倉庫管理員入庫,再到院財務部門結賬。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使藥品的價格成本提高。
鐘先生說,這些環節,除了正常的流通環節允許加價外,還可通過醫藥公司使一部分利潤流入到其他環節。他說,一個藥品即使通過了政府采購招標,進入網上采購目錄,但如果醫院院長不同意你進院,藥劑科主任不作申報、藥事委員會不作臨床鑒定、采購員不采購,這種藥品就不可能進入醫院。進入醫院以后,還得打通倉庫負責人的關節,讓他配合你進出貨,最后到財務結算這個環節,沒有一定的好處費,你還不能及時回籠貨款。
關鍵在于終結“以藥養醫”模式
湘雅二醫院“暴利藥”事件出現后,公眾在責問醫院公益性缺失的同時,也將矛頭指向當地物價部門。2004年,蘆筍片進入湖南醫保目錄。2006年11月,湖南省物價部門將最高零售價格定為160元
/盒。2007年7月,湖南省物價局根據四川省物價局公示的218元
/盒的價格,按照不高于產地省價格的原則,將該品規藥品的最高零售價調整為213元。有人認為,這次暴利藥之所以能出現在消費的終端,物價部門難逃其責。
郭志球也坦言,在價格核定問題上,湖南省物價局工作人員確實存在把關不嚴、信息收集不全、工作不夠細致的問題。但他同時認為,在目前市場環境下,藥品銷售一般要經過多級代理,即使是正常的商業流通,藥品從生產
企業到
醫院,藥品價格也往往會出現一定程度地上漲。而且,目前政府在審核藥價的過程中,往往面臨企業不如實提供成本資料,虛構成本信息等情形,給合理核定投標報價指導價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他同時表示,通過這次教訓,說明藥品價格監管的難度還很高,降價的潛力還很大。
記者采訪了解到,更多的消費者認為,根治藥價虛高,關鍵要減少藥品流通環節。長沙市一些公立醫院院長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在各公立醫院成立藥品采購中心,直接與各藥業公司聯系,斬斷目前藥品流通環節中層層加碼的“食利”鏈條,以讓利于患者。
還有一些消費者認為,湖南公立醫院可以借鑒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進的基本藥物制度試點,打破“以藥養醫”模式。2009年,湖南省物價局通過調查基層醫療機構
藥品實際進價情況,對500多萬條數據進行匯總、計算,建立了藥品招投標報價指導價核心數據庫。在這個數據庫基礎上,制定并公布了試點縣基層醫療機構使用的296個品種3029個劑型規格的基本藥物投標報價指導價,這一價格與此前鄉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藥品零售價格對比,降幅達40%以上。
在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按照不高于這個指導價進行投標競價的原則下,湖南省通過藥品集中采購交易平臺投標競價。目前,湖南基本藥物采購品規達到90%以上,基本滿足了基本藥物的實際需求。這些藥品在湖南省36個縣市區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試點中按照相關政策實行零差率銷售后,群眾看病費用下降50%以上。
對比動不動就是高出出廠價多少倍的醫院藥價,也有人指出,即使實行基本藥物制度,藥價也還是有很大的下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