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6/17 0:00:00 來源:
未知
財經調查
在藥店賣的化妝品 “藥”不管“妝”不認 但銷售額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
近日來,記者走訪多家大藥房發現,大多數藥房都設有化妝品柜臺,銷售所謂的“藥妝”,而薇姿、理膚泉、雅漾等洋品牌牢牢占據了“黃金”位置。與普通化妝品不同,銷售人員在推薦這些商品時,會詢問顧客的皮膚狀況。在薇姿的宣傳冊上,會有薇姿醫生健康護膚診斷,比如“您的皮膚屬于哪種類型”、“您還有哪些皮膚困擾”等,并強調按照歐洲制藥原則生產。按照薇姿銷售人員的說法,他們的產品叫“醫學護膚”,全世界都實行在藥房銷售。
對于這類化妝品,一般消費者表示,它們可能具有某種輔助功效,再加上畢竟是藥店賣的,應該可信。
然而,銷售人員提供給記者的商品,背面均顯示為“衛妝準字”。我國《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規定,國產化妝品有“衛妝準字”和“衛妝特字”兩種批準文號。前者是普通用途化妝品;后者是特殊用途化妝品,包括染發、除臭、祛斑、防曬等類。也就是說,國家沒有所謂“藥妝”標準。
■藥店為什么愿意賣藥妝
這些藥妝為何能快速滲透進藥房呢?常用藥品的利潤越來越薄,傳統的大藥房也需要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利潤豐厚的藥妝產品成為各大藥房爭搶的陣地。有業內人士估算,藥妝品的利潤比普通藥品至少多出10%至20%的空間。
據悉,美國每年藥妝銷售額達十多億美元;日本則擁有1.6萬家藥妝店;中國藥妝市場近年來也一直保持著10%至20%的年均增長率。
■藥企紛紛跟進做藥妝
藥妝市場的豐厚利潤和市場前景也讓很多國內
醫藥企業紛紛跟進,像圣火藥業、同仁堂、康恩貝、馬應龍、敬修堂藥業和多家江浙、廣東化妝品廠家目前都有自家的藥妝產品出售,大多打著中藥藥妝、植物藥妝、中藥天然草本的旗號。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有170多家制藥企業涉足藥妝市場。
馬應龍發布的2009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2009年公司凈利潤為8000萬元,同比增長120%以上。公司利潤除了治痔類藥物制劑貢獻之外,自當年6月開始上市銷售的馬應龍眼霜功不可沒。據稱,上市3個月,該藥妝銷售量達1萬支左右,以該眼霜198元的單價,產品毛利率近90%。這在醫藥企業看來幾乎是一個高暴利的市場。
■專家:藥妝是在“炒概念”
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楊志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并沒有出臺藥妝的相關標準,也無藥妝的批準文號,部分企業只是在炒作概念、打擦邊球。
楊志剛強調,各國政府都堅守一個底線,藥品是藥品,化妝品是化妝品,不會將兩者混淆。藥妝實際上是一個目前商業人士和專家都在爭議的詞匯,背后是強大的商業利益。
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張鐵誠也告訴記者:“藥妝現在還沒有國家標準,也沒有行業標準,而目前的企業標準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檢驗。”同時他強調,在目前的標準下,化妝品是不能提療效的。
■企業呼吁建立藥妝標準
面對專家的觀點,業內人士表示,不應該對“藥妝”產品一棍子打死,以1998年薇姿登陸中國為標志,“藥妝”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12年,我國消費者已經逐漸認知并接受。盡管“藥妝”現在還沒有國家標準,但它確實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品類細分與渠道細分的路徑,對大多數企業而言,“藥妝”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市場機會。
事實上,為制止化妝品虛假和夸大宣傳,國家藥監局此前曾發布了《化妝品名稱標簽標識禁用語》,但這一禁令最后竟引發企業對建立“藥妝”行業標準的強烈呼吁。
上海家化在提供給媒體的“上書”藥監局的材料中呼吁,我國應系統地建立起自己完整的美容中草藥技術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及檢驗檢疫制度、包裝及標簽制度。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胡國勝也曾表示,目前國內尚無中藥應用化妝品的行業標準,但行業內已有一套公認的效果衡量方式,監管部門如能在此方面加強質量監管,將有助于整個行業產品品質的提高。
但中國美業專家委員會市場調研的結果顯示,藥妝市場的前景并不光明。據楊志剛估算,以2009年的數據為例,全球化妝品市場為1500億美元,藥妝市場不到120億美元,而我國藥妝市場則不到30億元人民幣。(記者 吳琳琳)
新聞內存
藥妝的起源
“藥妝”是源于國際上非常盛行的一個概念——醫學護膚。在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里,人們有了皮膚困擾不再盲目地去商店買各種化妝品來試,而是由皮膚科醫生開出處方,從清潔產品、藥或輔助治療產品到跟隨產品(包括防曬、眼霜等)提供有針對性的護膚建議。
在美國,凡被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認為是含有藥物成分的化妝品都屬于藥妝產品,必須由
藥店銷售。
從國際通行的定義與看法來看,真正嚴格意義上的“藥妝品”其實包含三層含義:
第一是功效成分的醫學性:它的成分或者護膚功效需要經過專業的醫學驗證。其中所有基本配方公開,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須經醫學文獻和皮膚科臨床測試證明,且不含公認的致敏源。
第二是銷售方式的醫學性:它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或者在藥房等醫學渠道銷售,如薇姿與理膚泉就一直堅持只在藥店出售。
第三是品牌背景的醫學性:它的品牌淵源中創始人、生產商具有醫學背景。許多贏得醫生信任的醫藥化
權威發布
“藥妝”也是化妝品 明天起實行成分全標識
根據國家質量監督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國家標準《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的有關規定,自今年6月17日起,所有在國內生產銷售的國產化妝品和進口報關的進口化妝品,都要在包裝上真實地標注產品配方中加入的全部成分的名稱。
盡管“藥妝”打出只在藥店銷售的招牌,其性質依然是化妝品,所以也要受該國家標準的規范,從明天起也要全成分標識。
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秘書長陳少軍透露,近年我國化妝品行業蓬勃發展,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截至2010年3月,全國獲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且在有效期內的企業為3197家,化妝品品種已達2.5萬余種。1980年全國化妝品銷售額僅3.5億元,而到2009年已達1400億元,并在近幾年保持平均每年10%的增長率。
記者從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和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編制的《化妝品全成分標識解讀指南》中了解到,將實行全成分標識的化妝品,包括在中國境內銷售的屬于化妝品定義的護膚產品、彩妝產品、洗護發產品、頭發定型產品、染發產品、燙發產品、香氛類產品、沐浴產品、洗手液、香皂和牙膏。濕紙巾和驅蚊液等產品不包括在內。
市場數據
藥妝產品占藥店銷售額三分之一
對于藥妝產品的銷售,北京金象大藥房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鄧勁光介紹,“藥妝產品這幾年發展比較快,在藥店整個銷售額中,中藥、西藥、藥妝三大品類的銷售比例基本持平,大概各占三分之一。”
在北京同仁堂藥店,藥妝產品的銷售量從2007年起到現在至少翻了兩番。
北京同仁堂邁爾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同仁堂旗下的藥妝產品包括眼部產品、祛痘產品、日常皮膚護理等共78種產品,有的是功效類
化妝品,有的是膏方類化妝品。雖然不是
藥品,但同仁堂的藥妝產品突出了中草藥概念,具有如補水、祛痘等功效。
168元的眼霜價格,加上中藥老字號的品牌,在網上被很多粉絲追捧的馬應龍眼霜,目前是很多藥店的主打藥妝品。(記者 趙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