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300醫藥指數跌幅5.76%,在中投證券行情系統里居跌幅榜首位。諸多高價強勢醫藥股也出現松動。截至收盤,海正藥業跌停,益佰制藥、科倫藥業、哈藥股份、上海醫藥)、貴州百靈等跌幅超過8%,跌幅超過5%的醫藥股40余只。板塊中僅ST國藥、迪康藥業、美羅藥業等8只個股紅盤報收。更為重要的是,多數醫藥股已成放量破位下跌之勢。
“當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幾個所謂避風港被打掉,這個市場才能有見底的可能。”在數周前,上海一位私募基金老總和記者聊起醫藥股時如是說。
當日,引起醫藥股暴跌的導火索是,年內《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將出爐的消息。
輪跌定律
6月17日之前,醫藥股是基金經理心中的安全之地,優質醫藥股是良好的避險品種。
2010年以來,醫藥板塊的防御性在上半年得到充分體現,超額收益率為27%,排各行業第一。
就在動蕩的5月份,醫藥板塊下跌2%,滬深300指數下跌8.15%,醫藥板塊再度跑贏大盤。但抗跌的背后,是估值已經趨于高位的尷尬,至6月初,醫藥板塊經歷兩次深度回調,整體市盈率水平仍在38倍左右。重點公司2010年的PE平均為37倍,相對滬深300估值溢價率112%,處于歷史高位。
根據策略大師監測結果顯示:17日,凈流出資金居前的板塊是:生物制藥凈流出21.60億元;電子信息凈流出10.65億元;電子器件凈流出6.32億元。
顯然,醫藥已經成為機構瘋狂減倉的對象。為何?
上海某公募機構人士告訴記者:近日,《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即將出爐的消息在證券圈內廣泛流傳, “大家的預期開始動搖。由防御性品種突然變為地雷性品種,大家就開始積極打聽,當聽到一個機構有減倉的動作時,其他的機構隨即跟進。”
據悉,近日部分藥企、相關協會接到了國家發改委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這部已醞釀了至少五年的重要文件,有望在2010年下半年正式出臺。照此規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制定藥品價格時的標準更加細化,對藥品生產、流通環節的管制也更加嚴格。新一輪藥品全面降價或將開始。
“從根本上說,醫藥股不可能長久享有高估值,這不現實。”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熊市都是一個板塊接著一個板塊的下跌,最先開始的時候是地產、金融,然后是鋼鐵建材、化工,現在則是醫藥,只有這樣,整個市場的估值重心才會不斷下降直到合理水平。”
某券商在其中期策略中提醒說,從2008年的情況看,在大盤持續下跌中,醫藥指數在大盤下跌的初期和末期都明顯強于大盤,但中段有和大盤同步的補跌走勢。醫藥股相對于大盤的差距難以進一步擴大,投資者宜在醫藥板塊出現一定程度調整后再介入。
顯然,歷史經驗和研究機構的預警已經為此次醫藥股暴跌埋下了伏筆。
鐵腕降價?
有人半戲言說,高藥價和醫改遇阻已經成為當下的主要社會矛盾之一。
然而,醫改的失敗和高藥價的維持,迷惑了眾多分析師。
就在近日,國信證券發布下半年醫藥投資策略就堅持認為:“無論行業還是醫藥上市公司板塊都出現加速增長的態勢,對醫藥行業進入十年黃金發展時期的中長期判斷更為堅定(更多新聞來源E路有你);短期而言,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顯露出的行業轉暖、上市公司業績轉強趨勢有望延續。”
若藥價不降,或者本次《藥品價格管理辦法》仍然不能起到遏制高藥價的問題,上述預測或許能成為現實。
以云南白藥為例,其2009年財報顯示,2009年度其醫藥制藥業的毛利率為 73%,而醫藥制造占其主營業務的比例達87%以上。這一利潤水平已經持續多年。
醫藥行業的另一龍頭恒瑞醫藥,2009年醫藥制造業毛利率為84%,相比傳統產業平均不到30%的毛利率,醫藥制藥業絕對堪稱暴利。
一位券商醫藥研究員認為,此次藥價改革力度已經空前。據他介紹,《藥品價格管理辦法》根據藥品性質,將藥品價格管理形式分為三類: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
這一分類和以往相比并無改變,但新規對前兩類藥品的定價細節做出了不少調整。
文件規定: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的藥品,以及具有壟斷性生產、經營特征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其余藥品則實行市場調節價。其中,由政府財政統一購買、免費向特定人群發放的藥物,實行政府定價,即由價格主管部門直接制定出廠價格;而政府指導價,則是由價格主管部門制定最高零售價格。
記者就此《辦法》對上市公司的影響采訪一家醫藥上市公司的高管,其在電話中表示,“若真嚴格實行,估計很多品種的藥品都將被實實在在的降價。雖然這對2010年的業績不會產生多大問題,但以后則很難說。”
一個簡單的邏輯是:當高藥價的利益鏈即將被打破,那么原來對行業景氣度的判斷就不得不隨之發生變化。問題是:藥價虛高問題真的能解決嗎?(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言焱 上海報道)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