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7/14 0:00:00 來源:
未知
看病難、看病貴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藥價虛高。這與房價虛高有相似之處。近期一些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突擊漲價,例如一家公司生產的治療腫瘤的藥“欖香烯口服乳”之前僅為每支93.5元,進入國家新醫保目錄后,價格提至170元;另一家公司生產經營的麻醉藥“地氟烷”,每瓶價格從去年的1082元提高到1580元。國家醫保目錄藥品擴容原本是為了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醫療保障,結果卻拉動了新一輪藥價飛漲,反而給沒有醫保的居民和廣大農民患者帶來了新的困難。
藥價虛高從生產到醫院環環都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在于藥品流通環節的“承上啟下”、一手托幾家。據可靠消息披露:藥價虛高的大部分骯臟交易是通過倒票和洗錢方式完成。一盒藥工業企業以出廠價10元賣給過票商業公司(
代理公司或倒票公司),過票商業公司再以90元的價格出售給正規的商業
企業,然后,商業企業以100元的價格出售給醫藥機構。
請看這里面的分配黑幕:藥品回款后,其中的正規商業公司拿到10元利潤。過票商業公司拿到80元利潤。這80元將以洗錢的方式進入個人或者企業的口袋中,包括過票商業公司、代理商、醫院院長、藥劑科、醫生等相關利益人,其中也包括偷逃稅的工業企業。
中國內地有1.3萬家藥品批發公司,80%集中在31個省會城市,至少有一半不做正當
生意。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一位負責人對媒體說:“北京有280家批發公司,過去三年真正跟醫院有過供銷合同的是105家,還有175家忙什么呢?”
根據我國現行的藥價形成機制,
藥品價格基本上分為三種,即國家發改委定價、所在省制定指導價和企業自主定價。事實上,發改委定價沒有解決藥價虛高問題,所在省指導價在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政府增加財政收入的逐利需求下也根本不可能解決藥價虛高問題。三種定價最后淪為企業自主定價,而且不是生產企業自主定價,是流通環節過票、洗錢的黑手在操控價格自主定價。如果有人說發改委定價和所在省指導價早已經名存實亡,這個判斷或許基本屬實。從高價“蘆筍片”事件曝光到一批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突擊漲價曝光,所有證據表明:藥品流通環節那只又粗又黑的利益鏈之手已經牢牢掌握住了虛高藥價。
新醫改在解決看病難上花費了不少的心思,而在解決看病貴上只突出了加大財政支出。繞開藥價虛高的問題,新醫改只能在跛足中前行,不太可能走好走遠。過不了幾年,或許只能從頭再來。新醫改的根本方向是醫歸醫,藥歸藥,只有把藥價做實了,才能凸顯出醫療服務的水平和價值。醫院靠賣藥賺錢,醫生靠
醫藥回扣維持生計,醫療服務的水平和價值不能從正當渠道獲取,結果只能是一次可以看好的病讓病人多跑幾次,一瓶藥能治好的病給病人多開幾瓶,病人來得多來得勤,醫院的藥賣得多,醫生的回扣拿得多,但也帶來了患者增多,造成了看病難。多年無人講《矛盾論》了,但醫藥不分家、藥價虛高就是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這是無法回避的現實。不斬斷藥品流通環節的黑手,新醫改難以成功。(作者:蘇文洋)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