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醫藥局網站消息,為加強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總結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制定了《 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試行)》。全文如下:
《指南》適用于各級中醫醫院,圍繞突出中醫特點,加強中醫護理工作提出要求,常規性的、西醫護理的內容以及對中醫特色優勢發揮影響不大,關系不密切的在本《指南》中不涉及。
《指南》主要針對做好中醫護理工作的關鍵環節,從管理體系與職責、人員管理、臨床護理實施、質量評價等四方面,在總結全國中醫醫院經驗基礎并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結合中醫護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制定,以指導各中醫醫院的中醫護理工作。
負責全院中醫護理的臨床、教學、科研、預防管理工作;制定全院中醫護理工作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組織制定完善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護理質量要求,并組織實施和考核;制定各級護理人員中醫護理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等。
在院長直接領導下,負責醫院中醫護理管理工作。指導護理管理部門制定相關中醫護理工作計劃、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等,督促其組織實施和落實;組織護理管理部門提出并實施中醫護理人員培養計劃,指導開展中醫護理科研工作等。
在主管院長的領導下,全面負責醫院的中醫護理行政與業務管理。擬定全院中醫護理工作計劃,并負責組織、實施、總結;組織制定并完善、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等;定期組織對中醫護理質量進行檢查,并及時組織研究討論,制定改進措施;負責擬定全院各級護理人員的中醫護理教育工作計劃,并開展培訓和考核;組織護理人員開展中醫護理科研工作;建立護理人員技術檔案,建立健全護理信息系統,開展中醫護理相關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等。
在護理部主任的領導和科主任的業務指導下,負責本科中醫護理的行政、業務管理。制定本科中醫護理工作計劃,報護理部審批后組織實施;組織實施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定期對本科的中醫護理質量進行檢查并提出改進措施;參加主任或主治醫師查房,指導危重患者中醫護理,解決本科中醫護理工作中的疑難問題;制定并落實本科中醫護理的培訓計劃等。
在護理部主任(總護士長)或科護士長、科主任領導下負責病區中醫護理工作。根據護理部及病區內工作計劃,制定本病區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實施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規程;指導病區護士或親自操作復雜中醫護理技術;定期組織護理查房,參加科主任或主治醫師查房,全面掌握本病區中醫護理工作情況與患者動態,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指導并做好危重患者的中醫護理;組織護理人員學習中醫護理理論,實施辨證施護;負責病區的護理安全,對中醫護理質量進行檢查并及時提出改進措施;組織并監督本病區護士完成中醫護理繼續教育任務等。
第三章 臨床護理實施
一、基本要求
(一)嚴格遵循醫囑。藥物使用和技術操作等護理實施必須嚴格按照醫囑執行。
(二)執行標準規范。認真執行《中醫護理常規 技術操作規程》等技術標準和規范,充分遵循和貫徹中醫學理論整體觀、辨證施護,全面體現中醫特色和優勢。
(三)加強協調配合。在醫院統一領導下,明確護理、醫療、藥劑、后勤保障等相關部門職責任務,完善機制,相互配合,整體推進。
(四)強化檢查評估。加強對醫院各相關部門及臨床護理崗位職責任務落實情況的檢查評估,分析問題,落實措施,堅持持續改進。
二、內容與要點
(一)工作內容
1.生活起居護理 主要包括病室及環境、皮膚護理、口腔護理等。
2.飲食護理 主要包括普通膳食、治療膳食護理和飲食健康養生指導等。
3.用藥護理 主要包括中藥內服、灌腸、熏洗、足浴、貼敷、靜脈給藥等用藥護理,藥食作用指導及
不良反應護理等。
4.情志護理 主要包括情緒調整、心理調護等。
5.康復護理 主要包括語言、肢體功能鍛煉的中醫保健操、健身操(如太極拳、八段錦)、音樂療法等。
6.專科護理 主要包括疾病護理、癥狀(體征)護理等。
(二)工作要點
1.臨床護理的實施應尊重患者。充分考慮患者習慣、喜好等。
2.臨床護理應符合患者疾病證型的護理要求,同時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
3.飲食護理特別是對患者膳食的具體指導應加強與醫師和營養師的溝通。
4.中藥用藥護理應正確執行給藥方法、時間、劑量,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藥物,密切觀察用藥反應,發現不良反應及時報告,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5.情志護理應注重多種方法的綜合應用,注意與患者家人的密切配合。
6.專科護理應注重解決某種(類)疾病、癥狀(體征)在臨床護理中的突出問題(專科護理常規制定見附件)。
7.臨床護理中遵循醫囑積極開展拔罐、刮痧、耳穴壓豆、灸法、熨法等中醫護理技術操作。
三、職責任務
(一)護理部門和護理人員
1.護理部
(1)負責組織全院各科(病區)規范地實施臨床護理。
(2)負責組織、指導各科(病區)研究制定專科護理常規并督促實施。
(3)負責制定臨床護理檢查評估辦法、標準、細則等,并組織實施。
(4)定期與醫院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保障臨床護理的實施。
2.科護士長、護士長
(1)負責組織本科(病區)全面、規范地實施臨床護理。
(2)負責組織研究制定并實施本科(病區)相關專科護理常規。
(3)負責組織開展本科(病區)臨床護理工作檢查。
3.病區護士
規范實施各項臨床護理。
(二)醫療部門及醫師
1.醫務管理部門
(1)為臨床護理實施提供醫療方面的相關保障和指導。
(2)加強對醫師開具醫囑的規范化管理。
2.醫師
(1)應當開具中醫護理技術相關醫囑。
(2)加強對醫囑執行的指導、督促、檢查。
(三)藥劑部門
為臨床護理實施提供必要的藥學服務和專業指導。
(四)后勤保障部門
為臨床護理的實施提供后勤服務,特別是膳食等方面的保障和指導。
附:專科護理常規制定
專科護理常規是指針對某種(類)疾病、癥狀(體征)在臨床護理中的突出問題所采取的護理措施。
專科護理常規的制定,應在醫院護理部(總護士長)組織指導下,由科護士長或護士長組織護理骨干具體負責。
一、制定的過程
(一)明確問題
1.應針對本科(病區)常見的疾病、癥狀(體征)。
2.應明確這些疾病、癥狀(體征)在護理中需解決的突出問題。
3.針對這些疾病、癥狀(體征)所采取的中醫護理措施具有明顯的特色和優勢。
(二)擬定草案
1.回顧采取的中醫護理措施并進行疏理。
2.將匯總的資料進行評估,篩選出具有明顯中醫特色并能改善臨床癥狀(體征)的措施。
3.按照常規的框架,與本專科及相關專業的醫生進行溝通聽取意見,形成草案。
(三)征求意見
1.由護理部(總護士長)組織,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征求對草案的意見。
2.根據常規草案的內容,全面征求所涉及部門、專業的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的意見。
3.對各方面的意見建議進行全面分析論證,對草案進行修改后定稿。
4.由護理部(總護士長)將定稿報送醫院審定。
(四)公布實施
1.專科護理常規經醫院審定后發布實施。
2.護理部負責實施的具體組織工作,加強對護士長、護理技術骨干的培訓是做好實施的基礎。
(五)評價改進
1.護理部負責組織定期對專科護理常規實施情況進行評價。
2.在實施時應同時制定實施評價方案。
3.根據實施評價情況,應對常規及時進行修訂。
二、常規框架
(一)疾病護理常規框架
1.疾病名稱
疾病名稱應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06-28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為依據。
2.臨床表現
3.臨證護理
4.飲食護理
5.用藥護理
6.并發癥護理
7.健康指導
(二)癥狀(體征)護理常規框架
1.癥狀(體征)名稱
2.臨床表現
3.癥狀(體征)護理
通過中醫護理方法,能夠減輕或緩解的專科疾病癥狀(體征)。
4.專科用藥護理
5.特殊飲食護理
6.情志護理
7.并發癥護理
8.健康指導
第四章 質量評價
一、評價依據
(一)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定發布的中醫護理常規和技術操作規程。
(二)其他中醫護理工作的相關規定。
(三)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或醫院制定的中醫護理質量標準。
二、評價組織
成立以主管護理副院長為組長、由護理部及護士長(主管護師以上人員)組成的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建立護理質量專項考核小組,如護理安全管理考核小組、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小組等,負責組織開展護理質量評價工作。
三、評價對象
包括各護理單元和護理人員。
四、評價內容
(一)涉及中醫護理工作落實的要素質量、過程質量、終末質量。
(二)護理工作核心制度的落實。
(三)中醫專科專病的護理質量,包括生活起居、飲食護理、情志護理、用藥護理等方面的護理實施情況。
(四)中醫護理常規的執行情況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情況。
(五)護理文書書寫質量,包括體溫單、醫囑單、病程記錄中的手術清點記錄和病危、病重患者護理記錄。
五、評價方法
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對重點環節進行專項檢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現場考核、查看患者、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評價。
六、持續改進
(一)護理部應及時匯總,分析中醫護理實施中存在的質量問題。
(二)可以通過發放不合格報告、護士長例會、全院護士大會等形式及時反饋檢查發現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三)對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可召開專題分析會,查找原因,及時整改。
(四)根據評價結果,及時對中醫護理質量檢查標準進行修訂,不斷完善。
七、部分中醫護理質量評價指標
(一)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90%
(二)護理文書書寫合格率≥90%
(三)每科室開展中醫護理技術不少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