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8/3 0:00:00 來源:
未知
近日,中國中藥協會、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中國
醫藥報刊協會、北京醫藥行業協會再次攜手在北京舉辦“醫藥產業
健康發展系列談第三篇‘醫改背景下的藥品新政’論壇”,藥品價格再度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
新一輪藥品價格調整將開始
藥品價格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不僅牽動著全社會的敏感神經,也牽動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醫藥價格管理官員緊張的心。前一陣兒的“蘆筍片事件”,以及媒體反映部分新進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集中大幅漲價的問題,讓“我們感覺壓力很大”。發改委有關官員如是說。
面對業內“不從源頭上面解決以藥養醫的問題,只降低藥價,是頭痛醫腳,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的觀點,專家認為:目前我國有4000多家制藥
企業和13000多家經營企業,應該說,這個領域里競爭十分激烈,已經形成了競爭的格局。當前一些藥品價格虛高表面上看是生產流通環節的不合理加價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則是體制、機制的問題。
在醫藥不分、以藥養醫的體制和機制下,醫療機構藥品的使用環節相對壟斷。流通環節是整個利益鏈條或利益流向的通道,雖然本身可能并沒有獲利,但流通環節的加價,使得藥品虛高的價格最終得以實現。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強流通環節藥品價格管理。當然,最終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打破壟斷,深化醫改。但這個過程難度大,不可能一夜之間或在短期內完成。
發改委有關官員雖也認可業內的觀點,但認為藥價也要降。就像人發燒,既要通過抗感染的方法治本,也要使用降溫方法,不能任其發展。為此,主管部門必須采取一些措施,表明政府要加強監管的決心。
據了解,7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發出通知,要求對部分藥品開展出廠價格專項調查。調查范圍是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以及部分已規定最高零售限價的藥品,涉及900多家生產企業,近900個品種。
選擇的這些藥品都是目前市場價格比較高的品種,經過各方面專家初步分析判斷,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是發改委開展新一輪藥品價格調整的基礎工作,也是為下一步分批調整非基本藥物價格奠定基礎。此外,基本藥物的價格也要進行動態調整。發改委官員如是說。
企業自主定價藥品將加強監管
目前對企業自主定價藥品,除藥品
招標采購有所制約外,對價格沒有監控。專家告訴記者。
發改委有關官員表示,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對企業自主定價藥品的監管。要建立一套行為規則,對流通環節的加價進行監管,控制加價率。
發改委的思路是:首先政府制定價格、核算
標準;然后,對流通環節加價率設綠燈區、黃燈區和紅燈區。如企業加價率超過黃燈區,就要進行監測,對進入紅燈區的藥品,價格必須退回,不退回的要予以處罰。這個正在研究的“反暴利”政策,旨在打擊惡意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對企業有可能以調高出廠價應對此政策出臺的情況,發改委也已考慮到,該官員表示,我們第一步規范流通環節,下一步再治理出廠價環節。
藥價改革新政中優質優價的新思路
據悉,發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在控制漲價的同時,將配合招標采購,促進企業通過競爭合理降低價格。
目前,這個醞釀了兩三年的新版《藥品價格管理辦法》正在征求意見,一些企業已經拿到相關資料。據了解,業內一些專家對此新版《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并不看好,甚至強烈抨擊,稱其倒退。
發改委有關官員在會上對新版《藥品價格管理辦法》進行了解讀。
新政策明確了由政府制定限價,提出了定價成本新概念,即不是企業發生的所有成本,都被認可,除成本基礎價外,引進藥品差價比價規則,擬對同類藥引入經濟性評價方法;對核算控制標準進行了調整;對政府定價品種在實際操作中有約束;對一些概念進行了新的界定,不再使用“原研藥”概念等。
除了上述這幾個變化外,還有一個變化是企業最為關注的,即對單獨定價政策進行了改革。
西藥叫單獨定價,中藥叫優質優價。過去是由行業推薦論證,新政將有大的改變,不再搞專家論證方式,而是采用事先明確條件、對號入座方式。發改委有關官員表示,盡管操作上有些問題還要研究探討,但思路不會變。
據悉,新政列出了6個單獨定價的條件(或叫標準)。發改委有關官員表示,對于中藥,由于藥品標準里對使用一等品或等外品沒有區別,如何確定
藥材的產地、等級,目前也有爭議,不好規定。所以,我們在辦法里提出,如有企業敢于主動公開產品主要原材料采購來源和使用數量等,就可執行優質優價。但怎么公開,我們正在研究,這也不失為變通的辦法。
據該官員稱,《藥品價格管理辦法》有望今年出臺實施,今明兩年還要研究操作細節。
記者了解到,發改委對新版《藥品價格管理辦法》中的一些具體提法也還在繼續研究探索中,關注產業發展和前途的企業,尤其是中藥企業,應關注這一新政,提出有利醫藥產業特別是中藥產業發展的建議和修改意見。
回扣不是藥價高的罪魁
只是盯著某些醫生拿走的藥品回扣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藥品價格虛高難題。唯有切實保障政府對公立醫療機構的投入、完善其用藥管理制度,并且輔之“以技養醫”替代“以藥養醫”、允許醫生多點執業等相關措施不走樣地有效實施,藥價虛高、公眾醫療負擔過重的難題才能從源頭得到根治。(黃素英 廣西柳州市)
從2001年至2007年,國家發改委累計進行了25次藥品降價,涉及品種超過1000種。但公眾仍然沒有感到降價帶來的實惠。
原因就在于藥企漲價的沖動與行為貫穿了研發、生產、營銷、上市后研究等各個環節。而且80%的藥品要在公立醫療機構銷售,而藥價越高就越好賣。
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啟動對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藥品價格的核定工作。但不能只對新進入醫保目錄的品種進行成本核查,否則,就是對早先進入醫保目錄藥品突擊漲價行為的默認,不利于維護國家醫保制度的嚴肅性,不利于維護患者的合法權益。(張鐵鷹 山東省龍口市)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