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的出租車司機張師傅剛做完大腸癌手術后問:“我每年都體檢一次,怎么就沒查出腸癌?”專家解釋,人們對體檢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其實體檢不等于早期癌癥篩查。
誤區一:未發現腫瘤標志物=健康
40歲以上的體檢人群,大多會選擇腫瘤標志物檢測。各種腫瘤標志物只能作為輔助診斷腫瘤的指標之一,很多癌癥發生時,腫瘤標志物的標準會升高,如前列腺癌、肝癌等,但一些特異性不強的癌癥,如肺癌、胃癌、腸道腫瘤等,往往腫瘤標志物顯示正常值,但患者已經患上了癌癥。
誤區二:沒癥狀無須查胃腸鏡
很多國家將內鏡納入標準體檢套餐。在日本發現的胃癌,40%以上是早期胃癌,而國內發現的胃癌,只有10%為早期胃癌。做胃腸鏡檢查的患者幾乎都是有腹瀉、腹痛、便血等癥狀的,主動要求檢查的幾乎沒有。實際上,早期的大腸癌往往沒有任何癥狀,即使有些腹瀉的癥狀也常被當成是普通腹瀉。
誤區三:X線可查出是否患肺癌
X線檢查沒事,是不是就不會有肺部腫瘤?肺部腫瘤篩查,還得依靠CT檢查,很多X線檢查出來的肺癌,實際上已經到了晚期。
誤區四:婦檢合格=未患婦科腫瘤
常規婦科檢查并不是衡量 健康與否的唯一 標準,臨床上常出現不少婦檢正常卻在不久后發現患上婦科 腫瘤的例子。許多婦科病是沒有早期癥狀的,例如卵巢腫瘤,它的發病率很高,但在I期、II期的時候沒有癥狀,單純依靠普通婦科檢查很難篩查出來。(于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