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越來越西化,我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正以每年4.2%的速度遞增,遠超2%的世界水平,其發病率已經由上世紀80年代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而廣州的結直腸癌發病增長率則領先全國水平,達到5%的增速。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博士王志強說:“目前,生活節奏加快,
飲食習慣也越來越西化,巧克力、甜品、可樂、烤肉等食品在年輕市民中很受歡迎。而原來的主食,如大米、面食也經過深加工,去粗留精?!?/DIV>
然而,高熱量、高飽和脂肪酸、高動物蛋白和低纖維膳食的飲食習慣與結直腸癌的發病密切相關。王志強強調,“過多的脂肪和動物蛋白與腸內細菌及膽汁類鹽相互作用,產生致癌物質;而吃的新鮮蔬果少,腸管蠕動減慢,大便排泄少,腸內致癌物質濃度高,作用時間延長,刺激黏膜以致容易發生癌瘤。”
日前,王志強參與中美高層專家間的首個抗
腫瘤血管生成領域學術交流項目———“安維汀•學者中外交流計劃”。他在與國外結直腸癌的專家交流中發現,中國的結直腸癌的發病與世界范圍內相比,具有以下特點,值得警惕———
● 增速超過世界水平。我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正以每年4.2%的速度遞增,高于全世界平均2%的遞增水平。全球每年大約102萬新發病例,其中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40萬。
● 發病年齡輕。據中山大學附屬腫瘤
醫院資料顯示,大腸癌患者中,40-59歲占57.5%,最年輕的僅為7歲。普遍來講,我國大腸癌患者較為年輕,中位發病年齡為50-55歲,比歐美報道的發病年齡提前12-18年。
● 直腸癌比結腸癌更多見。我國大腸癌中直腸癌占50%以上,直腸癌患者中,80%以上的腫瘤位于距肛門8cm以下,容易通過直腸指檢發現。而歐美國家則以結腸癌更為多見。
值得慶幸的是,70%的結直腸癌都是由良性的腺瘤發展而成的,而且臨床發現,從良性息肉到癌前病變有10-15年的發展過程。王志強表示,為早期發現大腸癌,對于社區普通人群可以采取檢查大便隱血和直腸指檢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初步篩查。
專家還強調,由于我國直腸癌比結腸癌常見,而且80%的直腸癌可以通過肛門手指可以觸及,因此,肛門指檢在直腸癌的檢出中非常重要,常常能發現一些無癥狀的早期癌瘤。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