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8/27 0:00:00 來源:
未知
核心提示:基金公司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對醫藥股最為偏愛的,是封閉式基金基金通乾,其配置中高達42.91%的持倉是醫藥股。“超級細菌”橫空出世,再度點燃資金對醫藥板塊的熱情。
8月13日,聯環藥業(600513.SH)開盤一個小時即封于漲停,而在從8月13日至25日的9個交易日里,該股出現六次漲停,區間漲幅達到76.34%。
而公募基金扎堆醫藥股的境況更是空前。基金公司半年報的統計數據顯示,對醫藥股最為偏愛的是封閉式基金基金通乾,其資產配置中高達42.91%的是醫藥股。而股票型基金中,興業社會責任則以27.68%的醫藥股配置位居首位。
基金對醫藥的追逐遠不止于此,專門以醫藥行業為投資標的的行業基金也開始出現。
8月30日,匯添富醫藥保健基金將開始募集,該基金投資于醫藥保健行業上市公司股票的資產占股票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是國內首只醫藥行業基金產品。
而疑問也隨之而來,在眾多公募基金追逐之下的醫藥股,上市公司的成長性如何能夠支撐不斷被推高的估值?
機構屯兵醫藥
8月以來,醫藥板塊區間漲幅達到5.62%,在全部板塊中位居第7位,也跑贏同期上證綜指1.55%的跌幅。
“醫藥行業是未來發展前景較為確定、增長空間較大的行業之一。人均用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對醫保的投入將給醫藥行業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未來發展前景值得長期看好。” 匯添富醫藥保健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王栩表示,在過去十年中,我國的醫藥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都在17%以上,遠高于同期GDP的增速。
正是在這一思路的引導下,匯添富首發一只醫藥基金。
匯添富方面表示,2009年4月政府重啟醫療制度改革,成為我國醫藥行業劃時代的里程碑。新醫改計劃在三年內投入增量資金達8500億元,這為醫藥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絕佳的契機。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時期,國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不斷上升、疾病譜的變化和人均用藥水平提升等都將大大增加藥品消費需求,未來十年我國藥品市場有望保持20%的高速增長。
該公司更是明確表示,“我們相信中國醫藥保健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可期。”
在該公司看來,與目前金融、能源等大市值板塊相比,我國醫藥行業極具成長空間。“美國長期跑贏市場的行業只有醫藥和金融,而金融已在金融危機中遭遇重挫,英國長期跑贏市場的行業只有醫藥。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專業從事醫藥投資的基金在所有的行業基金里占比最大,醫藥行業是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必配、占比最高的資產配置組合。”
實際上,在醫藥行業基金方面,陽光私募已經先行一步。
上海從容投資公司的從容醫療1期信托產品于今年6月30日正式成立,兩個月來累計凈值已達1.14元。
初戰告捷之后,上海從容投資又推出了從容醫療2期信托產品,該產品由呂俊、姜廣策二人掌舵,目前已經進入募集階段。
更有私募屯重兵于醫藥股。
桂林三金(002275.SZ)半年報顯示,由前富國基金基金經理徐大成操盤的博頤投資,有四只產品在2010年2季度突然殺入桂林三金前十大流通股,累計持有桂林三金199.37萬股,持倉市值超過5000萬元。
但博頤投資此番操作卻被深套。以其建倉時的2010年2季度,桂林三金加權交易均價27.60元/股計算,桂林三金8月25日收報24.39元,博頤投資如果沒有在下半年減倉的話,已然浮虧。
估值之重
基金公司半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對醫藥股最為偏愛的,是封閉式基金基金通乾,其配置中高達42.91%的持倉是醫藥股。今年以來該基金更是取得正收益,收益率達到6.75%,遠遠跑贏指數,在同類26只封閉式基金中也高居榜首。
而股票型基金中,興業社會責任則以27.68%的醫藥配置位居首位,今年上半年的收益率為-8.71%,跑贏上證綜指同期26.82%的跌幅。
在眾多機構的追捧下,醫藥股的估值壓力已然存在。7月份醫藥板塊的區間漲幅為6.49%,在全部板塊中位居中游,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市場對醫藥板塊估值過高的一種回應。
而藥品價格的下降,也令醫藥板塊存在變數。
王栩表示,“雖然醫藥行業未來將面臨藥品降價、反商業賄賂等系列調控政策,但不會動搖行業發展的基石,相反它將加速行業洗牌,有利于行業龍頭公司做大做強。”
在其看來,我國醫藥行業在過去十幾年中共經歷25次藥品降價,但仍然涌現出相當一批穩健持續成長、業績突出的優秀上市公司,“我們相信新醫改的系列政策將促使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出現分化,具備成本優勢、品牌優勢、營銷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優質醫藥企業最終將會勝出。”
隨著醫藥類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的漸次發布,估值壓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據萬德部分統計資料,截至8月18日,有64家醫藥企業發布了中報,營業總收入增速同比增長超過100%的有華蘭生物和海普瑞兩家;收入同比增速在50%-100%的有6家;30%-50%的有12家,0-30%的有34家,收入減少的有10家。
其中,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00%有10家;50%-100%的有6家;30%-50%的有20家;0-30%的有16家;增速為負的有12家。
第一創業在其報告中表示,“總體來看,中報的業績還是不錯的,沒有預期中的價格管理辦法帶來的企業業績大幅下降,也緩解了醫藥板塊的高估值。”
對此,有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我們買不到低估值高增長的股票,但可以買一些在管理模式上和公司治理上都很好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的成長具有可持續性,值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