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0/11 0:00:00 來源:
生意社10月11日訊 推進基層
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是由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引發的一項重大改革,是重新構建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機制的重大創新實踐,是落實近期五項醫改任務的重要途徑,對于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2009年下半年,安徽在32個縣(市、區)推進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8月,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決策,在所有縣(市、區)全面實施綜合改革,讓全省人民群眾及時得到改革實惠。從改革實踐看,推進綜合改革需要把握好改革方向、目標、途徑、重點、難點及保障措施等關鍵環節,使改革沿著正確方向順利推進,真正取得實效。
一、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方向
推進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必須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方向。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現實要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障群眾
健康權益的正確選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符合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律。
堅持公益性方向,向人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公共衛生服務是公共產品,難以通過市場途徑解決,需要政府無償提供。保障基本醫療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基本醫療服務應該是安全、廉價、方便、可及的,是群眾能夠承受得起的,因而要求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不能以市場化為導向,不能以營利為目的,不能追求利潤最大化。
堅持公益性方向,向人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調控醫療服務市場、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客觀需要。醫療服務是特殊商品,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市場難以有效調節。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起主導作用,能夠保障基本醫療服務的供給,起著平抑和穩定藥品價格、診療服務價格的重要作用,能夠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堅持公益性方向,向人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醫療衛生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僅僅通過市場提供醫療服務,就有可能使一部分低收入群眾難以公平享有基本醫療服務,影響社會公平正義,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我國是人口大國,低收入人口尤其是農村貧困人口眾多。同時,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不足,迫切需要強化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讓全體人民都能公平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二、堅持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改革目標
推進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要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為目標,使人民群眾得到實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得到發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和提高。實施綜合改革,就是要實現“一個建立、四個明顯”的具體目標。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管理體制和新的運行機制全面建立。推進綜合改革,首先要落實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建立政府主導、體現公益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同時,要堅持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既要徹底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又要避免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的“大鍋飯”機制。要從國情、省情出發,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保障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財政承受能力相適應。因此,綜合改革的體制機制目標應該是全面建立一個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充滿活力的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機制。
人民群眾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得到滿足,并從降低藥品價格和改善服務中得到明顯實惠。推進綜合改革,要堅持以人為本,既要立足當前,解決好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因此,推進綜合改革要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讓人民群眾得到明顯實惠作為首要目標,這是改革的出發點,也是改革的落腳點。要構建健全的服務體系,讓群眾看得上病;提高新農合報銷比例,降低虛高的藥品價格,讓群眾看得起病;改善醫療服務,遏制不合理的用藥和診療行為,讓群眾看得好病;完善功能,強化公共衛生服務,讓群眾少生病。改革后,安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藥品價格下降了50%左右,次均住院費下降11.6%,門診費下降25.7%,服務數量、質量和群眾滿意度明顯提升,達到了改革預期目標。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也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薄弱環節,存在著醫療資源短缺、服務能力不強、群眾信任度不高等問題。因此,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需要著力強化基層,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把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基層,把更多的人才、技術引向基層,使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能力明顯增強,便利性、可及性顯著提高,逐步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群眾的首選。
醫務人員隊伍結構明顯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隊伍結構不優,部分人員素質低,不少人甚至沒有從業資格,嚴重制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這是需要通過綜合改革努力加以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也關系到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要通過改革將低素質的人員分流出去,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優化隊伍結構,打造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服務優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改革后,安徽有近兩萬人分流安置,大多數是無從業資格的人員。同時有一大批優秀醫科大學畢業生通過競聘充實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化了結構,提高了素質。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效率明顯提高。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是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如果不能調動和發揮好他們的積極性,改革難以成功,人民群眾難以得到實惠。因此,要在堅持公益性、讓人民群眾得實惠的前提下,通過構建新的用人機制、考核機制、分配機制,激發醫療衛生機構和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明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運行效率。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