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0/11 0:00:00 來源:
未知
美國洛杉磯天然食品西部展上發布的《營養補充劑市場研究報告》顯示,
2009年,包括維生素、植物提取物等在內的營養補充劑全球市場規模超過6
20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市場占據了44.
2%的份額,達到
274億美元。而中國保健食品市場以134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保健食品市場。中國營養保健品市場的不斷升溫,使得各國健康保健企業如安利、惠氏、寶潔等紛紛搶灘中國市場。
對中國企業而言,保健市場的商機與挑戰并存。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市場競爭中,需要充分了解競爭企業的運作模式,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經驗,方可立于不敗之地。
進口熱門:免疫增強和美國
根據國家食品
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目前獲得批準文號的進口
保健食品635種。其中,1997~2004年間獲得審批文號的產品有501種,年均審批通過62種;而從2005~2010年
(統計到9月份)期間國外產品僅有132種產品獲得批準文號,年均通過量22種。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自2005年國家頒布實施《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
(試行)》以來,國家嚴格了審批制度,國外保健食品進入中國的難度加大。
筆者對我國2006年到2010年9月初中國進口保健食品的獲批文情況進行分析后發現,產品進口申報功能集中在營養補充劑
、增強免疫力及輔助降血脂3個方面,其中申報增強免疫力功能的產品占比26%,申報營養素補充劑功能的產品占比18%,具輔助降血脂功能的產品占比12%,其他功能的申報成功率占比較小。申報成功的產品中,美國
、中國香港
、日本排列三甲。其中,有42%的產品來自美國,11%來自中國香港,10%來自日本。從近幾年的申報趨勢看臺灣的申報數量增多。
多以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身份
不同國家或地區對于健康保健食品的的技術法規
、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的差別,目前國外的健康保健食產品進入中國亦非易事。其產品主要以3種形式進駐中國:普通食品
、保健食品和藥品。但藥品在藥理、毒理及安全性方面有嚴格的技術檢測
,申請程序復雜、時間長、費用高
,難度大
,因此
,國外
企業傾向于選擇前兩種方式進入中國。
普通食品身份進駐 據悉
,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進口保健食品不止635種,相當一部分的保健食品在國內市場以“進口食品”的身份存在,從而躲開了國內對保健食品的相關監管。我國對國外健康保健產品以普通食品進駐中國有明確的規定,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產品所用的原料
(包括食品添加劑、食用香料)需滿足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衛生部發布的《關于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檢驗》
(2009年第72號)文件的規定。在《關于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檢驗》規定目錄內的產品可按照普通食品進行報檢到進境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針對首次進口目錄外的食品無食品安全又無國家標準,近期衛生部發布了《進口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申報與受理規定》,規定進口商應當向國務院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提出申請并提交相關的安全性評估材料;獲得進口許可后向進境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報檢進關。
保健食品身份進駐 凡是進口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須向SFDA申請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國家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對批準的進口保健食品,由SFDA發給《進口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未取得《進口保健食品批準證書》的進口保健食品無法在口岸按普通食品檢驗通關。
配方和功能兩大障礙
國外健康保健產品進入中國主要面臨兩個障礙:一是配方不符合我國的現行規定;二是所要宣稱的功能受到我國規定的27項功能的限制。許多國外健康保健產品不能獲得中國批準證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配方不符合中國的
法規,主要集中在原
輔料的使用和組方形式上。如使用中國不允許使用的原料,原輔料用量超過相關標準,原輔料質量不符合中國衛生標準等導致產品檢驗不合格,配方審查不合格等情況。一些可填補中國市場空白的產品或在國外市場上銷售良好的產品,往往因為配方不符合中國的法規要求,而被擋在中國的大門之外。如美國一個調整時差的產品,可有效緩解出差國外造成的疲勞倦怠。此功能產品在中國的市場上尚屬空白,在國外市場亦銷售良好,但因配方問題面臨申報難題。而審批進入中國的國外保健食品往往是中國市場上已經汗牛充棟的產品,如魚油、營養素補充劑等,還對中國本土的保健企業造成沖擊。
另外,功能不匹配也是國外產品進駐中國的一個障礙。目前,國家對保健食品功能受理和審批范圍有明確規定的為27種。而國外產品宣稱的功能往往不含在此27項功能之內。如英國的一種產品可有效緩解關節疼痛,但因緩解關節疼痛沒有包含在中國明確規定的27項功能內而難以申報為保健食品。
(醫保商會 李桂英 張中朋)
鏈接>>>市場簡況
中國目前已是世界營養保健行業中最大的原料供應國,保健食品產值從20世紀80年代的16億元發展到2010年近1000億元,30年間增長了60倍。一些保健行業的巨頭把未來的發展重心放在了中國,許多實力強大國際著名保健品企業如安利、寶潔、杜邦等紛紛斥巨資,以收購、兼并、租賃等形式在中國設立分廠。如海南魁北克海洋漁業有限公司(HQ Sustainable Maritime Industries)對在華子公司注入1150萬美元資金開拓中國市場。另外,全美最大的膳食營養補充劑連鎖企業GNC、全球膳食營養巨頭NBTY、日本DHC等也已經登陸中國市場。
據悉,
2009年我國保健品進口額已達1.1億美元,同比增長3.9%,而出口額只達8910萬美元。在消費者日益理性的年代,我國保健行業如何在國際健康企業的重圍中突圍,并建立自己的品牌,找準市場定位,是重中之重。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