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0/27 0:00:00 來源:
未知
10月2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網站公布了《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生產工藝評價技術原則(試行)》等7個技術原則,以規范和指導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工作。
這7個技術原則包括:《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生產工藝評價技術原則(試行)》、《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質量控制評價技術原則(試行)》、《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非臨床研究評價技術原則(試行)》、《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臨床研究評價技術原則(試行)》、《企業對中藥注射劑風險控制能力評價技術原則(試行)》、《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風險效益評價技術原則(試行)》、《中藥注射劑風險管理計劃指導原則(試行)》。
其中,《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生產工藝評價技術原則(試行)》提出,應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原料質量的穩定。應固定藥材的基原、藥用部位、產地、采收期、產地加工、貯存條件等,建立相對穩定的藥材基地,并加強藥材生產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盡可能地采用規范化種植的藥材。無人工栽培藥材的,應明確保證野生藥材質量穩定的措施和方法。
生產工藝方面,中藥注射劑應嚴格按工藝規程規定的工藝參數、工藝細節及相關質控要求生產,并強化物料平衡和偏差管理,保證不同批次產品質量的穩定均一。關鍵生產設備的原理及主要技術參數應固定。應提供實際生產工藝規程、近期連續5批產品生產記錄及檢驗報告。
此外,《企業對中藥注射劑風險控制能力評價技術原則(試行)》明確指出,企業提供的風險管理資料應足以說明相關風險管理工作的具體情況。能否有效地控制風險是評價風險控制能力的總體原則。
根據《企業對中藥注射劑風險控制能力評價技術原則(試行)》,對企業在品種風險管理能力方面的評價包括主動收集報告、可疑即報能力的評價,對不良反應/事件分析評價能力的評價,群體、死亡不良反應/事件等應急事件調查處理能力的評價,啟動上市后安全性研究能力的評價,開展品種風險梳理能力的評價和風險最小化能力的評價。
對群體、死亡不良反應/事件等應急事件調查處理能力的評價要求,企業應在第一時間獲知應急事件并報告,同時應具備暫控藥品、調查流向、召回藥品、檢驗藥品、赴事發現場開展調查、評價事件的工作能力,還應根據應急事件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
《中藥注射劑風險管理計劃指導原則(試行)》則是指導生產企業在保證產品均一穩定的基礎上,收集整理各種藥品安全性資料,評估藥品風險,制定風險最小化行動計劃并實施。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