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1/9 0:00:00 來源:
未知
葛花原為中藥材小三類品種,主要分布于廣西、湖南、河南、廣東、浙江、四川、安徽等地。目前,該品具備采收習慣的產區主要集中在廣西平南、桂林、梧州一線和廣東粵北、湖南湘南一帶,多年來產量穩定于150噸~
250噸。近年來,隨著
養生保健及食用需求增加,該品產量在
2008年產新后增長明顯,一度達到近300噸。
近日,隨著各產區葛花產新陸續結束,
2010年葛花產量較往年減少的大形勢也漸趨明朗,幾個主產區收購價格隨之小幅上升。目前廣西產區大花小花混裝貨收購價格為1
2元左右
(公斤價,下同),優質貨價格為13元~14元,引起市場關注。
葛花緣何產新價升?該品行情是否將再現
2008年70元的高價呢?
眾所周知,除入藥外,葛花還是解酒護肝“第一藥”
(該種功效尚無其他品種可以替代)。目前,以葛花為主要配料加工的成藥、保健品種多達幾十種,較為有名的是葛花膠囊、海王金樽等;而近年來,研究人員又發現葛花兼具降壓、降血脂和預防脂肪肝等功效。葛花無副作用,口感舒適,使用方便,深受中老年朋友青睞。可以預見,隨著“綠色保健”觀念深入人心,葛花的需求市場仍將穩步增長。
目前,葛花主要以野生資源供應市場,雖然產地分布廣泛,但多個產區不具備采收習慣。而葛花花期又短,產新集中,一旦過了采收期,再高價格也收不到貨。作為花類品種,近10公斤鮮貨才能加工出1公斤干花。一名工人一天只有2公斤左右的成品產出
(按產新前價格,工人收入約20元
/天,而在產區當建筑小工收入約為70元~80元
/天)。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外流
、收入渠道增加,農民采收葛花積極性顯著下降。近期雖然收購價已升至12元以上,但據反映,廣西平南等產地農民仍缺乏葛花采收積極性。
參照附圖中葛花走勢,我們明顯可以看出,葛花當前的價格處于歷史低位。2006年以前,該品行情一直在10元以下低位徘徊。2006年隨著需求增加,價格上升到14元左右。但該價位仍未能刺激產區農民的采收積極性,遂在2007年產新開始該品價格就步步高升,直達2008年的70元以上的歷史最高位。受高價格刺激,當年產新采收量大幅上升,價格也隨之節節下滑,葛花一度成為當年十大“跳水”品種之一。低落行情從2008年底開始延續到2009年產新時,收購價曾一度低至6.8元的歷史最低位。農民不愿上山采摘,當年新貨產量不足百噸。而作為小三類品種,
企業又無庫存習慣,需求只能靠產地及市場舊庫存支撐,到今年9月產新時庫存基本見底。今年9月,廣西
、廣東等葛花主產區連遭臺風和暴雨的侵襲,花朵受影響明顯,加上產新開盤價只有8.5元左右,新貨難以收到,這也是造成今年新貨價格越來越高的直接原因。
國內
藥材價格普漲一年多,像葛花這種以野生資源供應市場而價格又低于勞動成本的品種已實在不多。隨著多個家種品種或熱點品種一輪又一輪升價,市場經營者逐步將目光轉向風險較低的低價品種
、冷背品種或野生品種等,前期海金沙
、草決明等價格快速上升就足以說明這種趨勢。葛花介于小品種和中等使用量品種之間,又具備產新集中
、盤面小等特點,開始受到市場關注當屬正常。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葛花價格漲到14元時產新量依然縮減,并直接導致2008年葛花出現天價。而在通貨膨脹、勞力成本增加、
中藥材價格普漲的今天
,葛花當前12元的價位不能真實體現其應有價值。隨著產新結束
,后市趨升是其價位的合理回歸。如人氣聚集
,則后市更可期待。只是相對大宗藥材品種
,該品需求量仍然有限
,且2008年葛花行情高位跳水的經歷也使曾經的參與者心有余悸。因此可以推斷,葛花雖然后市看漲,但要想重現2008年的輝煌難度也不小。
(小鄧)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