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1/17 0:00:00 來源:
未知
今年昆明的冬天似乎來得特別早,11月5日,還未立冬,便已是寒氣侵人,但當
記者走進位于西城區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卻撲面而來——運輸車輛川流不息,建設人員往來穿梭……
自10月以來,“高新區一舉開工1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34.5億元,涉及生物醫藥產業的就有4個。”據昆明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興華介紹。
其中,云南昊邦制藥有限公司制藥生產基地選址新城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筑面積約7.6萬平方米,總投資4.9億元,建設達到國家GMP標準的7個車間共12條生產線,成為云南本土及面向東南亞的多產品、大規模、低成本的制藥生產基地;云南理想藥業有限公司藥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2.8億元,投資強度為861.3萬元/畝,新建腎衰寧膠囊、血尿安膠囊、表熱清顆粒、符合QS標準的功能性食品生產線共9條;云南醫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醫藥、生產、周轉基地項目建在科發路,總投資1億元,竣工投產后預計每年可增加利稅20%;云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檢測實驗中心綜合項目在科發路與海源北路的交叉口北部,總投資約為1.6億元。
“這是云南加快發展生物醫藥戰略帶來的歷史機遇。”張興華高興地告訴記者,國家提出振興生物醫藥產業以來,特別是云南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實施意見出臺后,高新區涉及生物醫藥的入駐項目明顯增加,共有4個億元以上大項目陸續開工。
打造“六大產業集群”
來自昆明的“經濟脈動”——高新區傳遞的是整個云南生物制藥產業的重要信息。
據了解,過去幾年,云南在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棋盤”上頻繁落子,加緊布局。
而剛剛由省發展和改革委、省醫藥行業協會共同編制的以打造六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為核心的云南省“十二五”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也于日前新鮮出爐。
根據這份規劃,在“十二五”期間,云南將組織各方投入800多億元,打造在國內外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千億元優勢大產業。
“這是云南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近年來,云南省明顯加大了對生物制藥的投入,以后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支持。”一業內人士在解讀這一文件時表示。
展望今后5年云南生物醫藥的“新藍圖”,“六大產業集群”目標定位清晰,各集群板塊比較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區域間協調性將持續增強。
《云南省“十二五”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的正式出臺,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發揮云南資源優勢,促進“十二五”云南經濟發展的又一著“妙棋”。
資料顯示,云南醫藥產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但其跨越式發展,則在2003年以后。2003年,云南省提出了把云藥產業培育為新的支柱產業,推進全省生物資源開發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目標。
去年,又將生物醫藥產業列為云南三大生物支柱產業之一,提出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中藥及民族藥為特色,努力把云南建成全國重要的現代醫藥產業基地。
而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云南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并沒有減速。2009年,全省醫藥工業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今年上半年,醫藥工業總產值達71.8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6.02%。”云南省醫藥行業協會會長王維生預計,今年云南醫藥工業總產值有望達160億元。
經過多年的發展,云南醫藥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培育壯大了云南白藥集團、昆明制藥集團、盤龍云海、滇虹等一批知名企業,重點打造了“云白藥系列”、“三七系列”、“燈盞花系列”、“龍血竭系列”、“民族醫藥系列”等產品。
“在云藥產業發展戰略中,以彝藥、苗藥、傣藥為代表的云南民族藥,已成為云南新的藥業經濟增長點。”據王維生介紹,去年,全省共生產銷售民族藥120個,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今年上半年,共生產銷售民族藥80個,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
“植物王國”里的“矮人”
雖然,“云南醫藥產業取得了大發展,但與國內醫藥產業大省相比,云南醫藥產業經濟總量較小、發展速度偏慢的問題依然突出。”王維生指出。
以2009年為例,云南省醫藥工業產值占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的1.2%,在全國排第23位。雖然云南天然藥物資源占全國的51.2%,但資源加工能力較低,全省醫藥資源開發利用率不足10%,資源優勢并沒有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
云南企業結構依然不合理,醫藥企業小、散、弱的局面沒有根本解決,這使得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規模經濟效益。如,制藥企業主要集中在中藥行業,化學原料、制劑和生物制藥企業所占比重偏低。
“盡管生物醫藥是云南的產業特色,但其發展緩慢,部分產品后勁不足。” 王維生說,去年民族藥的銷售收入占云藥銷售總額的5%,仍有近30個品種尚未生產上市。
云南白藥、三七和血塞通、燈盞花、天麻等系列產品和排毒養顏膠囊、宮血寧膠囊、感冒消炎片、舒肝沖劑、止咳丸、施普瑞膠囊、蒿甲醚等云藥特色產品,市場潛力巨大,但產品優勢卻沒有彰顯出來。
除此之外,“研發資金匱乏、創新能力較弱也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王維生說,國外醫藥企業每年新藥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10%以上,去年全國平均2%左右,云南則不足1%,直接導致云南制藥企業核心競爭力弱,關鍵技術受制于人,且缺乏具有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的科技創新成果。
“‘十二五’規劃的出臺意味著云南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期”,王維生認為,這意味著,云南的生物醫藥產業將會有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生物醫藥發展 “新引擎”
記者注意到,根據這份規劃,云南將在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產品質量提升、大品種培育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力促云南成為全國生物醫藥的重要生產地及產業轉移的首選地。
此外,規劃提出的技術創新目標為:到2015年完成50個原研新藥申報并獲得新藥證書和生產批件,其中I類新藥不少于3個,II至III類化學藥8至10個、生物制品10個。企業發展目標為:到2015年規模以上制藥企業達140戶,重點培育50戶制藥大企業、100個大品種。品牌建設目標為:到2015年單品種銷售1000萬元以上的品種達200個,在天然保健品、特殊化妝品、日化產品系列中,打造一批知名大品牌。
為確保目標完成,規劃還確立走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道路,重點打造六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中藥、民族藥、天然藥物產業集群,到2015年產值達200億元;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產業集群,到2015年產值達80億元;生物制品產業集群,到2015年產值達30億元以上;健康產品產業集群,到2015年產值達60億元;植物提取物產業集群,到2015年產值達40億元;中藥材種植產業集群,到2015年產值達60億元。
云南省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段鋼表示,“我覺得這次‘十二五’發展規劃比較突出的重點是有兩個:一是升級;二是占領制高點。升級包括三方面:產業升級、產品升級和保障體系升級。”
云南應按照規劃要求,大力發展生物制藥和化學原料藥,重點培育一批自主創新型的醫藥企業,形成一批中藥、天然藥物大品種,使醫藥產品朝著現代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在段鋼眼里,醫藥產業不是資源性產業,而是高技術產業,其發展前景非常可觀。而云南要突破發展瓶頸,進一步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就必須注重資本、市場、人才和技術。
“‘六輪驅動’,共同發力,多年來云南著力打造的生物醫藥‘新引擎’有望助推云南經濟快速發展。這足以證明這份規劃有多么重要。”段鋼說。
著眼長遠,相信規劃的出臺能夠為云南經濟增長提供可持續動力。
省發改委規劃發展處責任人則指出,在新形勢下云南率先推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規劃,是云南加快發展,積極擴大內需、努力拓展經濟發展空間的現實要求,是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舉措。
“預計規劃將成‘十二五’云南經濟舞臺‘重頭戲’”。上述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