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3 0:00:00 來源:
未知
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相當于每個中國人一年里掛了8個吊瓶,遠遠高于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我國年生產抗生素21萬噸,人均消費量是全球平均量的10倍,藥品濫用潛伏著很大的危險。
日前有媒體報道,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感染科的分診臺前,一張異常醒目的海報上,印著“輸液治療不等于好得快”幾個大字,讓人走進感染科的大門一眼就看得到。不過,這張吸引眼球的海報并沒有產生應有的宣傳效果。2011年的第二天一早,掛著吊瓶的病人還是塞滿了病床。
“輸液治療不等于好得快”,這是一種基本的醫療常識。而在某些時候,“輸液治療等于好得快”同樣也是成立的。相信那些得過咽喉炎、淋巴結炎、陰道炎的人都有過這樣的親身感受:吃藥作用緩慢,不顯效果。但如果輸液的話,很可能在短時間內癥狀就能緩解。盡管如此,從健康的角度來看,輸液依然是一種下策。因為輸液雖然讓人們獲得了“益”的一面,癥狀緩解,但是,這種侵入式、帶有傷害性的醫療方式,以及伴隨而來的高級藥物、激素等的濫用,有可能會令你承擔更為沉重的代價與風險。兩相對比之下,還是弊遠大于益。這種經驗也已經被醫療界的前輩們總結成一種醫療原則:能口服就別肌注,能肌注就別靜脈注射。
但在當下的醫療系統中,這樣的原則卻正在被現實顛覆。有數據顯示,2004年全球發生的160億次注射中,中國發生了50億次,是世界最大的“注射大國”。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相當于每個中國人一年里掛了8個吊瓶,遠遠高于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我國年生產抗生素21萬噸,人均消費量是全球平均量的10倍,藥品濫用潛伏著很大的危險。
為什么這種最不安全、最不提倡的給藥方式,卻使用得如此泛濫?首先,在醫療服務商業化環境下,醫生充當了“養醫”的主力軍角色,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其次,看病貴、醫患關系不理想、民眾對醫院望而生畏,使得人們都想盡可能快地看好病,選擇最快捷的治療方式。這也是不能忽視的原因之一。此外,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很多人有病不想請假休息,只想盡快將病癥消除,這也是導致濫用輸液的原因之一。
要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僅僅靠一家醫療機構發出這種提醒還遠遠不夠。更為關鍵的辦法是,要將這種醫療原則落實到制度之中。
哪些常見疾病不需要,也沒有必要使用輸液這種方式治療?這需要有一種強制性、鮮明、統一的醫療標準。在基層醫療機構,減少輸液的比率,甚至不允許采取這種用藥方式,都是可以考慮的管理辦法。在一些發達國家及地區,為什么感冒的病人不輸液,只是選擇吃一些鎮痛解熱藥和維生素C?因為他們的衛生部門出臺了相關的醫療標準,醫生必須嚴格執行統一的標準,否則就會被認定為工作不合格。在中國香港,感冒病人到公立醫療機構就診,基本上是不允許進行輸液治療的。
如果沒有這種關于輸液的管理制度和統一標準,而任由輸液亂象繼續下去,將會埋下很多醫療風險與隱患,一些危機有可能在未來爆發,“超級細菌”的出現其實已經發出了某種警告。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