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4 0:00:00 來源:
生意社1月14日訊
“十一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高度重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一系列嚴格、規范、科學的監管手段,加強中藥監管,確保了中藥的質量和安全,有力地促進了中藥產業的
健康發展。
一是初步建立中藥標準規范和技術評價體系。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
醫藥規律的中藥標準規范和技術評價體系基本框架。制定了一系列標準研究的技術文件,規范了標準起草工作。開展了符合中藥特點的質量標準體系研究,制定了中藥上市前的技術審評標準;開展了影響中藥質量的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并覆蓋了從源頭到產品的全過程。
進一步完善了
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標準。加強了中
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標準的完善、提高工作,不斷提高中藥質量控制水平,重點加強專屬性鑒別。2010版《中國藥典》新增薄層鑒別2494項,為2005版的2.6倍,收載中藥飲片標準達到822個。通過“提高國家
藥品標準行動計劃”,共有2433個中藥品種的標準得到了提高。
建立了國家中藥標準物質庫,包括中藥化學對照品427種,中藥對照藥材655種。研究制定了《國家藥品標準物質管理辦法》等
法規及配套文件,進一步規范了藥品標準物質管理。
二是加強中藥源頭監管。通過推行《中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等法規及技術規范文件,指導中藥材GAP實施,保證了中藥材生產質量。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實施中藥材GAP,基本是參照我國中藥材GAP制定相關規定。
三是逐步完善上市后藥品監管體系。對中藥注射劑開展了電子監管。全面啟動了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工作,目前正在分批開展,并淘汰了2個中藥注射劑品種。
四是推進中藥快檢技術應用。“十一五”期間研發的藥品快檢車,利用近紅外光譜儀、化學鑒別、薄層分析和信息查詢等高科技手段,可實現快速鎖定可疑目標,為進一步監管檢驗提供基礎數據。目前,藥品快檢車配備的檢驗系統能夠開展182種中成藥、229種中藥材的檢驗,基本覆蓋了基層常用中藥品種。
五是倡導科技創新。聯合科技部、國家
中醫藥管理局等有關部委共同實施“藥品安全科技行動計劃”,開展了“
中醫藥標準規范技術體系研究”,且科技成果顯著。“中藥中有害殘留物檢測方法與應用”、“50種中藥有害殘留物監測方法與限量標準研究”分別獲得北京市及中國藥學會的科學技術二等獎。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