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2/7 0:00:00 來源:
未知
2010年9月,各大媒體都在爭相報道一名醫生:山東省滕州市中醫院神經內科的楊國梁。因為拒拿藥品回扣,堅持開具低價藥方,楊國梁遭到同事的孤立,甚至暴打。事件一經報道,輿論嘩然。“回扣”一詞再次挑動著醫患之間敏感的神經。
1月26日,由檢察日報社正義網絡傳媒主辦的2010年度中國正義人物評選活動結果揭曉。楊國梁當選2010年度中國正義人物。隨后,他接受了正義網記者的專訪。
“正義并不遙遠,一直就在身邊”
記者:您當選了2010年度正義人物,有何感受?
楊國梁:說實話,我感到很吃驚,很難想象我這樣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拿到獎。它讓我感到正義其實并不遙遠,一直就在我的身邊。這份殊榮是對我舉動的一份肯定,也是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記者:您心中正義的標準是什么?
楊國梁:正義是一個社會的主流,是一個民族文明成熟的標志,是指導一切人行為的準則。只有符合人民利益的,符合和諧社會發展要求的舉動,才是正義之舉。
記者:您心中的正義人物是什么樣子的?
楊國梁:正義之士不僅要帶領周圍的人奔向幸福的生活,而且要帶領他們為正義事業奮斗。他要通過言傳身教,感染著更多的人,將正義的陽光灑滿各個角落。
“拿回扣就像出賣靈魂一樣,我做不到”
記者:為什么會跟科室主任發生用藥分歧?
楊國梁:醫院制定了一項考核機制,考核的是某些藥品的使用量,而不是患者的治愈率。提高了使用量,醫生就有獎金,提高比例達到百分之十以上,醫生就能當先進。徐主任是科室的主任,想在醫院的考核當中評上先進。他要求我只給病人開有回扣的藥,這樣能增加科室的收入。而我開藥的原則是,如果病人確實適用沒有提成的藥,就會給病人開。我們都堅持自己的用藥原則,且任何一方都不肯讓步,分歧就這樣產生了。
記者:您拿到過“回扣”嗎?如何處理的?
楊國梁:拿到過,起初我不知道那是開藥的回扣錢。知道之后,我就把錢上交給了醫院的有關部門。拿“回扣”就像出賣靈魂一樣,我做不到。
記者:“回扣事件”的曝光,對您的工作有什么影響?
楊國梁:在媒體報道“回扣事件”之后,我不僅遭到了同事的孤立,還被領導批評為不夠團結,被懷疑有人格障礙傾向,成為所謂的必須清理掉、才能有利于醫院發展的絆腳石。有人當面指責我是為了讓自己出名,不惜毀掉醫院聲譽的小人。其實,我曝光“回扣事件”的初衷很單純:作為一名醫生,我有義務去制止此類事件的發生,矯正不良風氣。
記者:面對同事的指責、領導的不理解,您為什么還在這家醫院工作,不另覓他處,尋得自身更好的發展?
楊國梁:我認為,他們的不理解是暫時的,終有一天他們會認同我的做法,并和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現在距離“回扣”風波也有一段時日,對我品行有所了解的同事們,也已經認可了我的做法。
“《黃帝內經》改變了我的世界觀”
記者:您從醫的想法從何而來?
楊國梁:高考后,我填報志愿,認為上軍校能夠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就在志愿表格上填寫了醫學專業。起初,學習醫學理論時,我立志在未來當醫生的想法并不是很強烈。直至我進入了臨床實習階段,才深刻地認識到醫生工作的意義。那時,我發現通過自己的思考,對病人進行治療使其康復,很有成績感。最終在畢業時,我就選擇了醫生作為我的職業,一直做到了今天。
記者:您是一名西醫,怎么又想到研究中醫了?是自己主動想去研究的么?
楊國梁:走上鉆研中醫的道路,與我的一段工作經歷有關。在工作中,我結識了一位老中醫,我看到他用中醫藥方治好了一位日本病人的中風病。通過這一次經歷,我了解到中醫可以利用周期循環的方式來逐漸加強、調整病人身體狀況,使病人康復,同時還能實現西醫達不到的治療效果。從那時起,我開始真正領悟到中醫的奧妙,也更正了腦中“中醫無用論”的思想,于是下定決心看書鉆研中醫。
記者:看的是些什么書?
楊國梁:入門時,看的是《黃帝內經》。剛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因為書中每個字都包含著很多層意思。我就用毛筆一個字一個字地抄書,就這樣反復地抄,反復地悟,慢慢就理解了。
記者:看來《黃帝內經》對您的影響很深。
楊國梁:是的。學習了《黃帝內經》之后,我的世界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還將書中傳達的思想、理念,運用到工作中。書中講述的時空觀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線性時空觀,它主張的是一個環形時空觀。它傳達了一種“共振”的治病理念:醫生要治病,就要將大自然循環產生的能量,與人體自我循環相融合,使人體與自然界達到共振。這樣的治療方法,才能根本改善病人的病情,使病人得到康復。
這種“共振”理念不僅要應用到藥物治療過程中,還要滲透到醫患的交流過程中。醫生和病人之間也要形成一個共振,要有心靈上的互動。病人感覺到醫生在付出,他的信心就會增加;而醫生本人的信心也會因此而增加。醫患之間擁有了良好的信任,治療工作就會開展得更為順暢。
記者:在研究中醫學方面,您目前在做哪些努力?
楊國梁:我正在探索如何將這種傳統診斷手段與現代化科技相結合治病的方法,產生這樣的想法,基于兩個原因:
第一,現在業內有一種專門的軟件,軟件對病人的十二經絡進行檢測,可得出一組數字,醫生通過這組數字可以判斷出病人的發病原因,并列出藥方。但是,據此開出的藥方不一定就真正適合病人。
第二,中醫一般都是醫生通過對病人的望、聞、問、切后,做出診斷、開方。這種診斷或多或少帶有醫生個人的主觀色彩,因為每個醫生號脈的感覺會有不同,對于同一個病人,開出藥方會有所不同。
我認為,只有將現代化的程序分析軟件做出的診斷與醫生號脈做出的診斷相結合,得出一個更加科學、醫生可控性更強的治療方案,才能加快病人康復的速度。
與此同時,我也在研究西藥中藥化的用藥方式。
記者:聽說您正在致力于研究一個偏癱病人康復的項目?
楊國梁:是的。2004年,我從北京進修回院后,便致力于研究如何使偏癱病人恢復肢體活動的康復項目。現今,我自己摸索發明了一套偏癱病人康復療法——卒中單元模式,這一康復療法已被授予“中華醫學創新品牌”稱號,并獲得了一些專家的認可。
我還設計了一套用于偏癱病人的復健動力設備,用電力代替人力,獲得了專利權。這套設備進入臨床試驗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病人們都很喜歡用它來幫助復健。
記者:感謝您接受專訪,愿您妙手回春,讓更多人恢復健康。
楊國梁:感謝正義網!謝謝!(見習記者楊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