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2/24 0:00:00 來源:
未知
作為一個大型制藥企業,有“共和國醫藥長子”之稱的華北制藥,是我國青霉素領域的巨頭,在全球抗生素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具有市場定價優勢。但是,步入市場經濟軌道后,由于種種原因,華藥的諸多優勢不再明顯。
2009年6月26日,對華藥人乃至業界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天,華北制藥的名字上了各大媒體,并立即引起了國內外業界的關注。冀中能源集團董事長王社平兼任華藥集團董事長的任命,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以資本運作見長的王社平入主并投下幾十億元資金,無疑加大了華藥集團未來整體結構調整的步伐,將推動華藥集團資產重組、產品創新轉型和整體上市。同年的8月4日,華北制藥發布公告稱,河北省國資委對華藥集團的出資比例調整為100%,也就是說,華藥集團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河北省國資委將華藥集團100%產權整體劃轉給冀中能源。至此,冀中能源全資控股華藥集團。
這一重大舉措的背后有其深刻的政策背景。記者了解到,2009年4月,國務院發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提出2009年至2011年,各級政府要新增投入8500億元用于推進醫改。市場大擴容、8500億元的投入、2020年前建立全民醫保等等,這些利好大大加速了醫藥資源的整合。
2010年10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指出:貫徹國務院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精神,鼓勵優勢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的收購兼并和聯合重組,促進品種、技術、渠道等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扶優扶強和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顯著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醫藥企業數量明顯減少,醫藥百強企業銷售收入占到全行業銷售收入的50%以上。
與此同時,在衛生投入增長的同時,政府對于藥品價格的調控還將繼續進行。國外需求的不景氣、歐盟傳統藥物管理等新政策的發布,對于本來就缺少國際競爭力的國內醫藥產業來說,走出國門的門檻越來越高,而國外資本的入侵也越來越頻繁。2010年12月17日,荷蘭帝斯曼集團宣布與中國中化集團達成協議,共同組建一個新的全球抗感染藥合資公司;12月7日,英國葛蘭素史克對外確認,將以約7000萬美元現金收購南京美瑞制藥有限公司100%股權。
華北制藥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魏青杰表示:“新醫改的實施特別是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將促進醫藥行業的結構調整,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高,那些企業規模大、研發實力強、產品質量可靠的大型企業將迅速發展壯大,而那些沒能成為基本藥物指定生產基地,又沒有研發實力和自己獨特品種的企業,將很快被淘汰,大規模兼并重組和洗牌在所難免。”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1月至11月,國內醫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來自財政部的消息也顯示,2010年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安排443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1389億元;2011年中央財政和地方各級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完成各級政府新增投入8500億元的任務目標。另外,已知的2011年將要發布或對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還有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基本藥品在全國重新招標等等。專家分析認為,在目前國家大力支持醫藥衛生事業的情況下,業內對2011年的醫藥經濟表現出強大的信心。隨著這些政策的發布與實施,終端需求將會放大,市場容量增加,創新型企業將得到鼓勵,產業結構會繼續得到優化,這些利好都是保證國內醫藥經濟產業增長的基礎。
進軍全產業鏈
“目前,華藥已躍升為國內最大的頭孢生產企業。昔日憑借青霉素問鼎國內醫藥行業的華藥,借著重組的力量,已經拉開了原料藥向制劑藥、生物制藥戰略轉型的大幕。”
華北制藥股份公司副總經理魏青杰表示,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研發、原料藥制造、制劑制造、醫藥流通的利潤率明顯不均衡,同時,政策環境的變化帶動產品附加值在產業鏈不同環節重新分配,企業不得不應時而動。實際上,原料藥產業的整合早已開始,部分品種的原料藥集中在數家巨頭之中,比如VC、青霉素等。很多原料藥企業目前也在進行基于產品線的整合,以提高在該產品線上的覆蓋程度,如華藥集團的頭孢類等,進而達到整合產業鏈的目的。
據悉,華北制藥重組后,公司從管理到經營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盈利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時,發展方向也以新型頭孢、免疫抑制劑、重組人白蛋白等業務為突破口,實現由原料藥向化學制劑、生物藥升級的戰略轉型。而作為重點發展方向的新型頭孢則被認為將是公司近年主要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投資20億元的“一號工程”新型頭孢系列產品工程去年9月開始投產,意味著公司躍居我國最大的頭孢生產企業。據悉,該項目全部投產后年銷售收入將達到80億元,項目貫穿上游中間體到制劑,產業鏈完整;制劑則包括片劑、膠囊劑及注射劑等,產品線日臻豐富。
重組后,華藥對研發機構進行了整合,組建了研發中心,從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6月底,研發中心合計申請到位國家經費約5000萬元。公司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后,以生物藥品研發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支點,新產品開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0年能夠進行產業化的項目超過10項,研發中心自主創新體系的建設已經非常清晰,形成了微生物來源的小分子化學藥物和基因重組蛋白藥物兩大技術創新體系,成為推動華藥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目前已形成了若干個有可能形成數億元銷售收入的大產品類群。
冀中能源集團董事長王社平表示,集團未來將充分發揮華北制藥的技術、品牌優勢,力求將傳統醫藥產業做精做細,新興醫藥產業做大做強,實現從低級原料藥中間體向高附加值制劑的轉化升級,從而形成適應高端、中端、低端不同層次、不同季節的市場需求、具有集約規模和國際國內競爭力的梯次化產品結構。具體來說,在抗感染板塊,集團大力發展頭孢、青霉素類、非青霉素類業務;在維生素營養保健品板塊,發展維生素、保健品、中藥、神經營養業務;在生物制藥板塊,發展生物技術、免疫抑制劑業務。同時,適時發展生物化工板塊和農獸藥板塊,使華北制藥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現代制藥領軍企業。
比照冀中能源在完成全資控股華藥集團后制定的“三步走”戰略,即華北制藥集團2011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2013年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如今,第一步100億元的戰略目標已順利實現。而此前《河北省醫藥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到2013年,要在省內培育出年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的特大型跨國經營的企業集團兩家,王社平當即表示:“這兩家當中,我們必居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