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2 0:00:00 來源:
未知
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維生素C行業準入條件》有望在新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公布后出臺。該準入條件將從收率、能耗、技術水平、環保、安全等幾個方面對維生素C行業進行規范。近年來,我國維C生產企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和價格過于波動的問題,分析人士表示,我國維C行業已被政府有關部門列為產能過剩行業予以限制,由此可以明確,《維生素C行業準入條件》的出臺,目標就是肅清行業,提高集中度,平穩產品價格,而最大的贏家無疑是國內五大行業龍頭企業。
去年行業即已“亮紅燈”
據介紹,目前,全球維C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的“5大家族”:東北制藥、華北制藥、石藥集團、江山制藥,以及后起之秀山東魯維制藥。官方數據顯示,這5家企業占據了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產量超過10萬噸,全球維C的價格也基本掌控在國內5家企業手中。然而這幾年,價格如脫韁的野馬,四處狂奔,“5大家族”也難控制局面了。
數據顯示,2010年1月份維C的國內銷售價格為每公斤75元,到9月初已經跌到每公斤37元,接近30元成本價的。而高位時,維C每公斤有140元。面對已然失控的局面,“5大家族”召開協調會,決定停止對外長單報價,并宣布從2010年9月20日開始停產保價。
2012年國內產能超國際需求的一半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分析指出,早期,在行業龍頭把持下,維C的價格一直很穩定,看到利潤豐厚,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其中,價格波動、供過于求等問題也顯現。
1992~1993年間,VC的價格曾高達每公斤12~14美元,利潤空間很大,這促成了中國企業過度投資的態勢,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進行低水平重復建設。加上監管的漏洞,有上百上千家企業加入維生素C生產大軍。盲目生產直接導致到2000年中國維C產量已占全球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國內需求水平,同時也造成了國際市場上的供過于求。
僅2009年一年,就有山東天力藥業有限公司、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山東潤鑫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泰格生物等企業著手上馬了VC項目,就連一向以青霉素工業鹽聞名的河南華星,也開始了VC轉產。“全球維C每年的需求是10萬噸,而到2012年國內企業的產能可達到20萬噸”,郭凡禮的數據顯示出國內企業產能嚴重過剩。
“5大家族”將因此受益
明眼人已知行業準入條件的出臺,“5大家族”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去年1月,發改委已經聯手工信部對維生素C行業開展了調查,將其歸入了行業過剩行列。當時發改委高調表示,將研究制定五項限制維生素C產能的措施,其中也包括抓緊制定產業準入標準,嚴格生產許可證的審查和發放的規定,但當時并未給出明確的時間表。
郭凡禮指出,此次《維生素C行業準入條件》肯定比以往都嚴格,這會將大批實力缺乏的企業淘汰出局,在2008年,受制藥水污染整治,以及金融危機帶來資金瓶頸影響,已有一批維生素C生產企業被淘汰掉,這次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對實力雄厚的“5大家族”將因此受益。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