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4 0:00:00 來源:
生意社3月4日訊 《廣州日報》連日持續報道揭示“護士外流深層原因”,引發了各地醫療機構、權威醫改專家及衛生主管官方強烈關注。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昨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日報所關注的中國護士地位和待遇亟須提升問題,乃當前中國衛生領域的重要問題。國外護士因待遇高、受尊重、求職易、移民加分等優勢,的確吸引了中國大量護士
人才,本土護士人才隊伍穩定性正面臨挑戰。
記者了解到,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衛生部所倡導的優質護理工程,正著力解決護理醫療重視度不夠、護士地位不高的問題。
衛生部:對護理重視不夠
對于護士人才隊伍不穩定的原因,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對記者表示,既有《廣州日報》采訪報道的外國護士因待遇高、受尊重、求職易、移民加分等優勢吸引的外因,也有中國醫療機構及社會各界對護理重要性認識和重視不夠的內因。
一位著名醫學專家曾這樣表述醫護的作用,“醫護重要性應是三七開,醫生作用實際上只占三成,護士的作用實際上占到七成。”毛群安十分認同這種說法。他表示,現在的問題在于護理在醫療的重要作用沒有得到重視。中國的有些醫院其實不是醫生水平不行,實際上是護士水平不夠。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醫院長期處于自力更生的狀態,醫院為生存進而出現醫改頑癥“以藥養醫”等一系列問題,而在醫院資源的權力博弈
中醫生往往占據上風主動。毛群安對此表示,目前中國醫生和護士的關系,護士相對是弱勢。
對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護士比例較醫生為少的原因,毛群安也評價說,選舉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往往注重個人影響力,相比較而言,身居輔助或幕后功臣的護士不容易像醫生受到重視,在博得表現方面往往具有天生的短板。
“由于缺乏社會足夠的尊重和對護理重要性的理解,現在護士職業榮譽感正面臨危機。”毛群安這樣告訴記者。
中國不缺護士培養機制
有關中國護士人才培養結構不完善的觀點,毛群安認為,這個說法值得探討。
“國外熱衷引進中國護理人才,從側面說明中國具備優秀護理人才培養能力。”毛群安告訴記者,“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強護理人才培養,護士培養體系不斷完善,目前,高校高等教育開設了護理專業,培養護理高級人才,中等教育也不斷培養基層護理人才。客觀地說,中國護理培訓能力不錯,能力和技術水平都很高。”
毛群安表示,實際上整個社會衛生系統逐漸重視護理,衛生部目前正在深化“優質護理工程”,突出護理醫療工作的重要作用。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