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18 0:00:00 來源:
“一五”計劃(1953-1957)
積極地發揮中醫的力量和作用,認真地做好團結和提高中醫的工作,整理和研究中醫的經驗,并組織對于中醫中藥知識的學習,搜集、整理民間的秘方,去掉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吸收其中一切合理的有效用的部分,繼續地改進和提高,借以豐富我國的醫藥科學。有計劃地提高中藥的產量和質量,降低中藥的成本和價格,并加強中藥的收購和供應的工作。
——摘自第九章“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的第一節“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四)人民保健事業的發展
“六五”計劃(1981-1985)
繼續堅持城鄉兼顧、中西醫結合的方針,加強城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努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使人民的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
五年內,增加專業衛生人員60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2萬人。中西醫生五年增加23萬人,其中醫師增加18萬人。到1985年,全國專業衛生人員達到421萬人,中西醫生達到138萬人,其中醫師89萬人。團結中醫、西醫、中西結合醫三支力量,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摘自第三十四章“衛生、體育事業”的第一節“醫療衛生”
“七五”計劃(1986-1990)
(三)積極發展中醫事業。重點搞好中醫藥研究基地的建設。有計劃地積極發展中醫機構和中醫病床,爭取達到一般市、縣都有一所中醫
醫院或中醫門診部。
——摘自第五十章“衛生和體育”的第一節“衛生保健事業”
“九五”計劃(1996-2000)
——摘自九、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五)衛生
“十五”計劃(2001-2005)
促進數字化電子產品、新型顯示器件、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現代中藥、衛星應用等高技術的產業化,支持各行業發展高技術產品。
——摘自第四章“優化工業結構,增強國際競爭力”的第二節“發展高技術產業”
大力發展中醫藥,促進中西醫結合。
——摘自第十九章“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第三節“發展衛生、體育事業”
“十一五”規劃(2006-2010)
以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為重點,同步建設縣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縣中醫院(民族醫院)。
——摘自第九章“深化農村改革”的專欄4“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保護和發展中醫藥,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中醫醫院建設,推進中醫藥
標準化、規范化。整合優勢醫學科研資源,加強對重大疾病的研究。
——摘自第四十章“提高人民
健康水平”的第三節“加強中醫藥和醫學科研工作”
加強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重點中醫醫院建設。
——摘自第四十一章“加強公共安全建設”的專欄16“公共服務重點工程/公共衛生 ”
建設一批重大疾病防治疫苗和基因工程藥物產業化示范工程,完善現代中藥體系,提高新藥創制能力。
——摘自第十章“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的專欄5“高技術產業工程重大專項/生物醫藥”
加強中藥資源普查、保護、開發和可持續利用,建設中藥資源基地,大力發展中藥產業。
——摘自第十三章“調整原材料工業結構和布局”的第二節“調整化學工業布局”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