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22 0:00:00 來源:
未知
圓領旗袍、立體圓扣、龍鳳圖案,在今年眾多“兩會”代表委員中,全國人大代表、葵花藥業總裁關彥斌正統的滿族服飾尤為搶眼。
作為醫藥行業的代表,關彥斌既擔負著為醫藥企業說話的責任,因此積極參加“兩會”期間關于醫藥產業發展的討論;但作為滿族人,他又是滿族人民的代表,所以他又“非主流”地提出了“保護和開發滿族文化,建設和諧龍江和文化龍江”的議案。

敢干,以果斷的方式
關彥斌,在早期的戎馬生涯中歷練出了堅毅的品格,1979年開始脫離機關,下海經商,自始,他的創業熱情便一發不可收。
從關彥斌曾經和媒體的一組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關彥斌天生就屬于實業派,他和其他所有實業家一樣,踏實、敢干,對實業興家有著狂熱的愛。“您認為您最偉大的成就是什么?”“我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您最喜歡的職業是什么?”“實業。”“您本身最顯著的特征是什么?”“果斷。”
1998年,葵花藥業的前身原國有五常制藥廠負債3000多萬元,瀕臨破產,關彥斌看準時機,將其接手,并進行改制,盡管是爛攤子一個,但他卻獲得了一個可以大干一場的平臺。
接手后,關彥斌定下了在外人看來無法實現的目標:改制前3年,主要經濟指標年均遞增300%。很快,3年期至,關彥斌將該指標變成了現實,但隨即新的問題又如約而至。建廠30多年從未更新的廠房與裝備,很快就束縛了企業的發展,關彥斌帶領他的團隊,再次果斷決定:籌資近億元,全面實施GMP改造項目。所幸,當年10月,該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首批老工業基地改造國債項目,給予國債貼息。
2003年4月,全廠GMP達標,通過國家驗收,葵花的產能也實現了超常規的飛躍式突破。13年前的一個小廠,也終于發展成為了現在的擁有10家子公司、跨行業、多元化經營的現代化企業集團。
關彥斌果斷的最好證明就是他平時的說話方式,在他的日常用語中,他用得最多的兩個詞是“好”與“不好”。多次果敢的排兵布陣,每每在市場上收獲的成功都證實了他獨到的判斷力。在經歷了10年的快速發展后,2008年關彥斌再次給自己和他的企業定下了新的目標:“5年30億,10年100億”戰略發展規劃,到2013年,集團將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建造一個規模百億元的醫藥王國。
實干,以忠誠的方式
果斷敢拼的實業家精神,讓關彥斌對市場風云變幻的把握,頗為自信,但畢竟是塑料行業出身,13年前的他,還是醫藥行業的門外漢,因此在他的創業生涯中,對忠心于他的人才,關彥斌尤為渴望。
“最看中朋友的特點是真誠;最不喜歡別人的特點是欺騙;最喜歡下屬的品質是忠誠。”這些看法一直貫穿在關彥斌的用人信條上,對于給予過他幫助的,忠誠于他的,他都一一銘記。他坦言,最不喜歡自己身上的缺點就是,“過于人情化,過于性情化”。所有的這一切,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都能得到印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關彥斌最為信奉的座右銘。他相信只要肯干,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其最擔心的是人的問題,總在思考該以何種方式吸引適合的人才忠心地為自己服務。
這些問題可以在他最早創立的游擊戰的銷售方式中找到答案。
關彥斌的游擊營銷戰略之所以能奏效,是因為推廣和執行的人都是非常忠誠于其,這支隊伍的最大特點是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在一些營銷專家建議下,關彥斌曾經試過將其營銷隊伍年輕化,將主力骨干全部留給年輕的上,但很快這種做法就被證明失敗了,雖然年輕人有的是干勁,但未必肯長期忠于一個崗位上,這對正處于壯大期的葵花顯然不適用。
于是,關彥斌不得不重新啟用原來的老員工,因為他們對企業有著特殊的感情,經歷幾個年頭的實干,原有的老員工大多成為了地區銷售經理。葵花藥業的主打品種葵花護肝片的銷量也實現了突破式進展。而這一點,在關彥斌日后的用人策略上也尤為明顯。
關彥斌看產業
記者:隨著老齡化進程加深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中國醫藥產業將迎來大內需年代,作為中藥企業,您如何理解這一說法,大內需對中藥產業的影響將有何具體體現?
關彥斌: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去思考。
首先是機遇,屬于利好的一面。一是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必然會擴大老年人群對藥品的需求,而中藥更適合中國人的用藥文化。二是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全民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普及,國家對醫保補助標準由120元提高到200元,藥品市場的規模將大大提高,有專家預測,2~3年內全國藥品市場的規模將擴大1000億元左右,這1000億元將有30%~40%中藥的份額。三是在現代生活中,隨著人類回歸自然意識的覺醒以及化學合成藥物的副作用和抗藥性日益凸顯,尤其是在慢性病治療中,中醫藥的獨到優勢將更為明顯,這些都為中藥產業的發展展現了良好的預期和前景。
其次是挑戰,也就是利空的一面。由于市場的潛力可觀,諸多跨國制藥公司紛紛搶灘中國市場,迄今,世界25強跨國大制藥公司中已有20家在我國站穩腳跟,100多個國家、500多個種類、1000多個品種的藥物已獲準在我國銷售,而且隨著加入WTO時間的增長,進口藥品的品種、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多。而中藥作為我國的傳統產業,由于生產標準不完善,與通行的國際標準接軌尚有很大距離,致使其發展不盡人意:中國在世界中藥國際貿易額中僅占4%的份額。國內市場出現了來勢強勁的洋中藥沖擊大潮。洋中藥在我國申請專利,以期利用知識產權的武器進攻中藥領地,目前,外國在中國申請的中藥專利已多達1萬多項,占中藥專利總數的80%以上。外資和合資的中藥制造企業也日漸增多,前年韓國已將牛黃清心丸升級改造后返銷中國市場,所有的挑戰都在逼近。
記者:在不少企業身上都可看到全產業鏈的影子,九州通、南京醫藥等還跨界涉足中藥;而對于葵花,在“十二五”期間將會如何規劃?
關彥斌:我們所說的世界經濟多元化,不單單是主體的多元化、地域的多元化、產品的多元化、產業的多元化,還應該包括經營模式的多元化。是不是全產業鏈就先進、就有優勢,要看企業的具體情況。我們企業“十二五”期間主要是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根本目標,立足于發揮和挖掘企業現有優勢的潛力,把品種壯大成品類,在消化、兒科、婦科等領域培育出領軍品種,靠這些品種的升華裂變,將“葵花”培育壯大。
記者:去年中藥材幾乎全線“通脹”,很多流通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也被暴露出來,如:藥材的規范種植問題、源頭的質量監管問題、藥材價格無序、供求關系不穩等。由此,對于中藥材流通的“十二五”規劃,您有何具體建議?
關彥斌:由于原材料大幅度漲價,游資瘋狂炒作,由此連鎖引發的劣質藥材、假藥材等現象,不僅令產品質量難以保證,還給企業增加了非正常工藝成本,更加惡化了企業的生存環境。中藥材是制藥產業的第一車間,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關注民生的高度出發,從保護祖國的中藥產業健康發展的長遠大計出發,從市場經濟的實際出發,建立完善有序的從中藥材種植、采收、加工到中藥生產、銷售的廣義的大中藥市場。或者取消限價,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或者管住價格,同時建立國家對中藥產業的保護和補償機制,使中藥企業仍能在國家限價的情況下參與平等競爭而且有利可圖。無論采取何種模式,都要健全工藝質量標準,強化市場監管,嚴厲打擊不法行為,同時,要加緊推行藥材生產的GAP規范和批準文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