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22 0:00:00 來源:
未知
女性
乙肝患者能否懷孕,主要是由
肝臟本身能否承受整個孕期和
分娩過程的負擔所決定的。屬于下述6種情況之一的乙肝患者均不宜懷孕,如果堅持
生育的,一定要在專科
醫生的指導下懷孕,以保證母嬰平安,并最大限度地阻斷乙肝病毒向
下一代傳播。下面,詳細介紹哪六類女性懷孕要小心,同時,39健康網編輯提醒六類女性懷孕前后如何阻斷乙肝病毒。
1、患有急性乙肝,伴有明顯的肝功能異常者。
2、乙肝病毒感染時間較長且肝臟損害嚴重,肝臟活組織病理檢查證實為肝硬化,伴有明顯的血小板減少,脾臟功能亢進,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3、肝功能異常較為明顯,且肝功能波動較大,常伴有蛋白比例倒置或低蛋白血癥的慢性乙肝患者。
4、患有腎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的肝外系統表現的慢性乙肝患者。
5、曾有過懷孕史,但因肝臟不能承受而終止妊娠者。
6、伴有婦產科疾患的乙肝病毒感染者。
采取母嬰阻斷措施能大大減少新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出現母嬰傳播絕大多數發生在胎兒期和圍生期,據統計未經任何阻斷措施幫助的乙肝“大三陽”母親,在圍生期約95%將會使乙肝病毒傳染給嬰兒,而經過正規阻斷措施幫助的母親這種可能性將降低為5%以下。
母嬰圍生期傳播,又稱垂直傳播,有宮內傳播、產程中傳播、分娩后感染三種。而宮內感染是嬰兒出生后乙肝疫苗接種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重視乙肝孕婦的母嬰阻斷是減少新的肝炎患者最重要的手段。
如何成功阻斷乙肝病毒的傳播?
如何成功地阻斷乙肝病毒傳給下一代?對此,胡泰洪建議乙肝患者在孕前、孕期、分娩、產后均需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最重要的是產后立即給新生兒采取主動與被動聯合免疫方法。
孕前:需進行咨詢 聽從專家指導
對于希望懷孕的患有慢性乙肝疾病的女性,若妊娠前符合抗乙肝病毒治療指征的患者,可給予抗病毒治療,待抗病毒應答后停藥滿6個月方可考慮妊娠。對于不符合抗乙肝病毒指征的患者,如其乙肝病毒的DNA載量較低(例如HBsAg陽性患者,乙肝病毒的DNA<105copy/ml,或HBeAg陰性患者乙肝病毒的DNA<104 copy /ml),無明顯肝臟纖維化,此類患者可推遲至分娩后再進行抗病毒治療。
孕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重視定期檢查
孕產婦需提高自身的健康防治知識。孕期應增加營養,避免過度疲勞,戒煙酒,還要加強身體鍛煉,但要限制劇烈運動,應避免腹部碰撞造成的擠壓和震蕩。
還要重視定期的產檢和肝臟檢查。孕婦在懷孕初期即應進行初次檢查,停經28周以內,每隔4周檢查1次,懷孕28——35周期間,每隔2周檢查一次,35周以后每周檢查1次。另外,還需全面評價肝臟的健康狀況,預測是否能安全度過孕期。
分娩:根據產婦的情況選擇分娩方式
注意在分娩過程能及時補充能量,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輕癥肝炎患者按產科指征選擇分娩方式。重癥肝炎孕產婦,積極進行保守治療24——48小時后,采用剖宮產術進行分娩。分娩時防止產道損傷,避免或減少新生兒產傷、窒息及羊水吸入,減少母嬰傳播。
產后:讓新生兒迅速脫離污染環境
產后需讓新生兒迅速脫離污染環境。導致母嬰傳播的因素包括嬰兒暴露于宮頸分泌物及產婦的血液中,因此,新生兒娩出后應立即用流動溫水清洗,使其盡快脫離污染環境,減少受感染機會。
新生兒:采取主動與被動聯合免疫方法
為了減少我國新生兒感染乙肝的風險,國家免費為所有的新生兒注射乙肝疫苗,起到預防乙肝的目的,被稱為主動免疫方法,對大數人療效可靠,但需要6個月才能完全生效。直接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預防乙型肝炎是被動免疫措施。研究證明,分娩后給新生兒加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以進一步減少HBV感染的相對風險。
具體做法為:在嬰兒出生后12小時內肌肉注射一針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2星期后接種第1針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疫苗接種后1個月和6個月時再分別接種第2、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等寶寶滿1周歲后,到醫院里去驗血,如果寶寶血液里沒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而有表面抗體存在,就說明寶寶已經得到充分保護。這種阻斷方法有效率高達85%-95%。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