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4/19 0:00:00 來源:
未知
兩項研究結果顯示,靶向治療的加入使大約34%和58%的晚期肝轉移患者的肝轉移灶轉化為可切除,意味著這部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可延長2~3倍
本報訊 日前,亞太地區結直腸癌多學科(NECTAR)首屆峰會在杭州舉行。由默克雪蘭諾公司主辦的這一峰會匯聚了來自亞太地區及歐美的著名腫瘤學專家,標志著亞太地區結直腸癌多學科網絡的建立。與會專家認為,化療結合分子靶向藥物為結直腸癌肝轉移治療帶來新希望。
臨床資料顯示,超過50%的結直腸癌會出現肝轉移,其中約25%的新發結直腸癌伴同時性肝轉移。僅有20%的初診肝轉移患者的轉移灶有手術根治的可能,而絕大多數患者的肝轉移灶無法獲得根治性切除。與會的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徐瑞華教授指出,可切除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約為35個月,5年生存率約為30%~50%;而那些肝轉移灶無法切除的患者預后則差很多,因此更應采取積極而科學的治療措施,爭取將患者原來無法切除的肝轉移灶轉化為可切除,盡最大可能提高治療效果,這也是臨床醫生以及NECTAR項目的共同努力方向。
“NECTAR項目的建立為該地區的臨床醫生向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鋪平了道路,如新型靶向治療藥物西妥昔單抗(愛必妥)就能夠針對特定類型結直腸癌,并為該類型癌癥患者帶來治愈的希望和更佳的生存機會。” 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張蘇展教授說。
北京腫瘤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顧晉教授表示,未接受治療的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僅6~12個月,單純接受化療的肝轉移者的中位生存期為12~24個月,極少數患者的生存期能超過5年。因此,對無法切除肝轉移灶的患者應進行新輔助治療,而化療聯合以西妥昔單抗為代表的分子靶向藥物能明顯提高化療反應率及肝切除率,縮小腫瘤體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其生存時間。最近有兩項研究顯示,靶向治療的加入使大約34%和58%的肝轉移灶無法切除的患者轉化為可切除者,這意味著這部分晚期患者的肝轉移灶在轉化為可切除后,其中位生存期可延長2~3倍,將重獲生命希望。值得注意的是,確定為復發或轉移性結直腸癌時,應檢測患者的K-ras基因狀態;針對K-ras野生型患者采用西妥昔單抗聯合標準化療的治療方案,可使六成患者獲得令人滿意的預后效果。
默克雪蘭諾亞太腫瘤業務部的負責人MS Ee Boon Huey表示,NECTAR項目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即可按照國際標準用最好最新的療法和策略,開發針對結直腸癌的最佳治療路徑和方法,為整個亞太地區的患者帶來可治愈的療效。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