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付子昂
核心提示 當前,在食品生產經營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已成為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國務院辦公廳近日下發了《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 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嚴厲打擊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的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瘦肉精、染色饅頭、牛肉膏……近期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引起各方高度關注。4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 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嚴厲打擊包括非法添加行為在內的危及食品安全的多種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記者就《通知》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研讀及梳理。
生產 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制度
核心看點:明確監管部門職責
《通知》要求,質檢部門要嚴格執行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制度,從嚴懲處未經許可擅自生產的企業;加強原料采購和生產配料等重點環節的日常監管,督促生產企業嚴格執行有關標準和質量安全控制要求。規范復配食品添加劑生產,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復配食品添加劑。工商部門要監督食品添加劑銷售者建立并嚴格執行進貨查驗、銷售臺賬制度,嚴厲查處無照經營和違法銷售假冒偽劣食品添加劑的行為。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嚴厲查處制售使用標簽標識不規范的食品添加劑行為,督促企業將標簽標識作為食品添加劑出廠和進貨查驗的重要內容,不得出廠、銷售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產品。
銷售 清剿存儲非法添加物黑窩點
核心看點:實行實名購銷制度
對國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以及禁止在飼料和飲用水中使用的物質,《通知》要求,工業和信息化、農業、質檢、工商和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依法加強監管,要求生產企業必須在產品標簽上加印“嚴禁用于食品和飼料加工”等警示標識,并建立銷售臺賬,實行實名購銷制度,嚴禁向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銷售。加強對化工廠、獸藥和藥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監督企業依法合規生產經營。要嚴密監測,堅決打擊通過互聯網等方式銷售食品非法添加物行為。對農村、城鄉接合部、縣域接合部等重點區域,企業外租的廠房、車間、倉庫以及城鎮臨時建筑、出租民房等重點部位,各地要組織經常性排查,及時發現、徹底清剿違法制造存儲非法添加物的“黑窩點”,堅決搗毀地下銷售渠道。
使用 嚴管火鍋店等使用添加劑單位
核心看點:指導餐飲服務單位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
《通知》要求衛生部、食品藥品監管局要盡快制定餐飲服務環節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明確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指導餐飲服務單位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不得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
食品藥品監管局要重點加強對提供火鍋、自制飲料、自制調味料等服務的餐飲單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管。
監管 設專項資金獎勵舉報人
核心看點:強化社會監督
《通知》明確提出,地方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完善工作機制,指定專門部門負責,切實落實對舉報人的獎勵,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生產經營單位內部人員舉報。
針對在輿論監督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媒體,《通知》稱,積極支持新聞媒體輿論監督,認真追查媒體披露的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公開查處的食品安全案件。同時,要打擊虛假新聞,對造成社會恐慌的假新聞制造者,要嚴肅追究責任。
根據《通知》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統一負責、領導本行政區域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工作,將其作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直接負責。此外,監察部門要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失職、瀆職行為要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標準 食品添加劑標準將出臺
核心看點:食品添加劑標準出臺將有日程表
《通知》要求衛生部制定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國家標準,2011年年底前要制定并公布復配食品添加劑通用安全標準和食品添加劑標識標準。
對暫無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有關企業或行業組織可以依據有關規定提出參照國際組織或相關國家標準指定產品標準的申請,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要加快食品添加劑標準指定。衛生部、質檢總局要盡快制定出臺相關措施,做好標準指定完成前的生產許可和監管銜接工作。
自律 建立食品企業安全信用檔案
核心看點:行業組織要負起行業自律的責任
在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食品企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锻ㄖ芬髲娀髽I誠信自律,并提出,2011年年底前,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按系統對所有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
與此同時,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等行業組織要切實負起行業自律責任,積極組織企業開展自查自糾和內部監督,加強行業監督和培訓,及時發現行業中存在的問題,未能及時發現并報告的要通報批評。
追責 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核心看點:涉嫌徇私舞弊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通知》要求監察部門要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失職、瀆職行為要依法依紀追究責任。對行政區域內較長時間或較大范圍出現非法添加行為且未及時有效查處的,或者行政區域內大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出現違法添加行為的,要嚴肅追究當地政府及部門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監督檢查中走過場、不按規定履職的公職人員,要從嚴追究責任;情節嚴重的,依法依紀開除公職;涉嫌徇私舞弊、瀆職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