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有了食物的同時就有了中藥,也就是說“藥食同源”。“藥食同源”的例子很多,如薏米、大豆、蘿卜、生姜、山楂、枸杞,等等。古人在把中藥當食物吃時,發現了它們的藥性,并通過不斷地積累、總結、歸類,形成了系統的中藥學說。“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就說明藥物起源于勞動實踐和生活實際。而每一種中藥材的發現和由來,都有一個過程,甚至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何首烏就是如此。
□翟勝利
何首烏有野苗、交藤、夜合、地精和何首烏5種藥名。何首烏春天長苗,蔓延在竹林和墻壁之間,根莖呈紫色,葉子沒有光澤。何首烏有雌雄兩種,雄的呈黃白色,雌的呈黃紅色。采摘時間為春末、夏中、秋初,晴天時雌雄兩種一起采摘。何首烏味甜、性溫、無毒,用于治療痔瘡、腰膝疼痛、風寒心痛等癥,可長筋骨、益精髓、壯氣養顏、黑發延年,還可以治療婦女產后多種疾病。
何首烏本是一個人的名字。唐朝元和七年,一個叫李翱的人在書中寫道,何首烏是順州南河縣人,他的祖父叫能嗣,父親叫延秀。祖父本名田兒,從小就體弱多病,到58歲的時候,還沒有娶妻生子。田兒由于喜歡道家學說,常跟隨師傅在山里修煉。有一天,他喝醉酒躺在山坡上睡著了,醒來后忽然發現三尺之外長著兩株互相交織在一起的苗藤。他用很長時間分開了苗藤,但兩株苗藤很快又交織在一起。他感到非常奇怪,就挖出苗藤的根帶回了家。他問了很多人,但沒有人知道這是什么植物。
一天,山里來了一位道行很深的老人,老人看了苗藤根后笑著對他說,“既然你沒有娶妻生子,這種苗藤又很怪異,可能是神仙送給你的靈丹妙藥,你何不吃了它呢”。田兒就將苗藤和根研磨成末,取一錢空著肚子用酒送了下去。之后每天堅持喝,七天之后就想男女之事;幾個月后,身體變得非常強健。他又將藥量加到二錢,吃了一段時間后,多年的老病全部消失,頭發越來越黑,容貌也變得年輕起來。后來,田兒娶了妻子,并在10年之內生了幾個兒子,于是就改名為“能嗣”,意思是說他特別能生育后代。他的兒子延秀也堅持喝這種藥,兩個人都活到160歲。
延秀的兒子首烏也堅持服用這種藥,生了幾個兒子。首烏活到130歲的時候,頭發還非常黑。后來,有一個叫李安期的人到首烏的家鄉走親戚,偷了這個藥方后也去服用,效果很好。李安期就到處去講這種藥的好處,何首烏的藥名和藥用價值就此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