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4/28 0:00:00 來源:
未知
27日,記者獲悉,藏藥、維藥和蒙藥等民族醫藥已經被列入了《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結合對藏藥、維藥和蒙藥等各民族藥的系統整理,重點開展具有民族醫藥理論特點、資源特色和治療優勢的民族藥新藥的研發和生產,促進民族藥產業的發展。
據一位近期赴北京參加"十二五"規劃征求
企業意見座談會的業內人士介紹,"國家的"十二五規劃"對民族醫藥有非常明確的定位,作為中藥和天然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藥的地位正在"提升"。"據她介紹,在《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征求意見稿中對民族藥指出,結合對藏藥、維藥和蒙藥等各民族藥的系統整理,重點開展具有民族醫藥理論特點、資源特色和治療優勢的民族藥新藥的研發和生產,促進民族藥產業的發展。
此外,征求意見稿還指出,針對我國存在用藥空白、短缺或產品落后的其他高發、多發性疾病,以及嚴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罕見病,開展中藥、民族藥、天然藥新品種的研發和生產,推進相關產品的國際化。
民族醫藥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提高我國醫藥生產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
標準需提升
據調查,截至目前,藏藥、蒙藥和維藥在我國的應用普及程度不高。《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09年版)》總
藥品品種307個,民族藥品種為0;《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09年版)》總品種數2196個,民族藥品種數為45個,占總品種數量的2%。
對此,青海省烏蘭縣蒙
醫院副院長菊紅花表示,應該在國家指定的各個藥品目錄及確定的OTC產品目錄中增加民族藥品種數量,提高國內及全世界對我國民族
醫藥的認識。
業內知名醫藥投資基金——從容投資的合伙人姜廣策對記者表示,一般藥物的品種推廣是基于相關理論的支撐;而市場對于民族藥的理論體系接受度不高,因此發展民族藥需要從標準、理論體系上對其進行提升。
事實上,"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從加強民族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發揮民族醫藥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的優勢與作用、加速民族醫藥標準化建設、完善發展民族醫藥事業的政策等六個方面,推動民族醫藥不斷發展。
據國家
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會長馬建中介紹,在服務能力建設方面,將有計劃地加強民族醫藥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就醫條件;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重點民族醫院,篩選50個民族醫療專科(專病)進行重點建設。
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在少數民族地區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民族醫科和民族藥房;篩選140項民族醫藥技術,進行分類、分層次的推廣。在標準化建設方面,將在全國遴選、建設一批民族醫藥標準化研究中心和實施推廣示范單位。頒布一批民族醫藥標準。
藏藥一枝獨秀
在民族藥中,藏藥的市場位置相當獨特。
中藥材天地網副總賈海濱向上海證券報介紹,以藏藥為代表的民族藥主要都是圍繞野生品種進行開發,目前漲價的幅度相當高,如獨一味、青牛膽、紅景天等。
同時他表示,民族藥中可開發的品種很多,市場前景較好。從基因保護和科研價值來說,都具有深遠意義。"如云南白藥的多數藥物成分都屬于民族藥,開發較成功。"
而在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看來,在西部大開發和發展民族醫藥的大背景下,我國藏成藥行業在原材料種植、有效成分提取、制劑生產、安全性等方面將得到進一步提高,行業有望迎來規范發展格局,可謹慎關注民族醫藥產業的投資機會。"我們預計,在國家標準提高后,藏藥的安全性和質量將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行業有望保持目前50%-65%的高速增長態勢。"該研究員這樣預測。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根據西藏醫藥"十二五"規劃的安排,"十二五"期間,西藏將進一步加大對藏醫藥的財政投入,其中包括每年繼續安排1000萬元藏醫藥事業發展專項資金。2011年,西藏扶持藏藥產業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也將陸續出臺。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