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4/28 0:00:00 來源:
未知
王文珍,海軍總醫院護理部總護士長,先后榮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受到各級表彰嘉獎23次。先后參加抗擊非典、汶川地震等重大任務,在汶川地震救災中救治傷病員109名。2009年,王文珍獲得第42屆南丁格爾獎章。2010年,王文珍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奔赴亞非五國執行“和諧使命———2010”醫療服務任務。
王文珍很平凡,很普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王文珍常說,護士的天職是照顧病人。
她為一名有艾滋病史的病人吸痰,嘔吐物噴了一臉,沒有任何怨言。非典時期,她在非典一線中堅持了122天。
非典一線接診122天
讓年輕護士退到安全地帶,獨自清理非典患者排泄物,并處理尸體
2003年3月11日,海軍總醫院急診接診了第一例非典病人。在隨后的122個日日夜夜,她一直在非典病房。
醫院有一位重癥非典女病人,傳染了3人,不配合治療,情緒非常低落,執意輕生。王文珍知道她有個9歲的女兒后,從孩子入手勸病人堅強,病人很快配合治療。
讓同事印象更深刻的是,一天,已下班的王文珍,聽說一位非典病人病情惡化,立即返回搶救,3小時后病人搶救無效去世。由于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尸體傳染性極強,王文珍讓年輕護士退到安全地帶,自己獨自消毒、清理病人的排泄物、處理尸體。
王文珍在非典一線連續工作了122天,直到非典結束。王文珍家距離病房只有50多米,女兒想媽媽,只能拿著望遠鏡向對面的病房看。
為艾滋病人吸痰
無論達官顯貴,還是艾滋病人,在她的眼里同樣是病人
同事們說,王文珍不僅勇敢盡責,而且非常有愛心。
1993年10月,一位吸毒的病人被送到海軍總醫院急診搶救,病人有艾滋病史,送來時處于昏迷狀態,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
王文珍在為病人吸痰時,病人突然將嘔吐物噴了她一臉。為了防止病人窒息,她顧不上清洗,繼續為病人吸痰以快速為病人輸液。
“當時我們都覺得很驚險。”一位護士告訴記者,王文珍后來說,他是一個病人,無論他是達官顯貴,還是一名艾滋病人,在她的眼里都同樣是病人,她幫助病人挽救生命是職責所在。
余震進危樓搶救病人
緩陽醫院大樓因地震發生傾斜,王文珍堅持在余震中把手術做完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王文珍作為海軍總醫院馮理達醫療隊的護理主任于13日到達綿陽重災區。
一位因顱腦損傷而昏迷的重傷員,需要立即進行開顱手術,王文珍把病人抬進空無一人的綿陽醫院11層手術室進行手術,而此時綿陽醫院大樓已經因地震發生傾斜。他們在余震中把手術做完。
與王文珍同去的譚曉駿護士長說,有一次在綿陽中心醫院,王文珍和同事下班沒多久突然發生余震,她和同事們想到臥床重病人,立即跑回醫院,由于電梯停運,她們把傷員一個個從樓梯往下抬,抬到最后一名病人時,王文珍體力透支,昏倒在地。
歉疚母親病逝未在家陪護
母親生病,醫院有緊急任務,王文珍選擇了返回工作崗位
在醫院,王文珍是盡職盡責的護士長,是患者們信任的“白衣天使”。然而,由于工作忙碌,對于家人,尤其對母親,她一直深感愧疚。
1993年,王文珍母親病危,她剛剛從北京趕回天津老家,就接到科里打來的電話,讓她趕緊回去執行緊急任務。一邊是病危的母親,一邊是放不下的病人,王文珍選擇了提前回去。任務完成后,她潸然淚下,在她回去的第二天,她的母親病逝了。
“直到現在,我對母親病逝時沒有在她身邊還是有歉疚的。母親從小對我最好,當時我要離開的時候,她的眼神也是不想讓我走,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挺狠心的。但是工作總是要做,所有的軍人都是這樣。”王文珍說。
對話
護理人員愛心緩解醫患矛盾
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王文珍表示,病人有急躁情緒很正常,護理人員要用愛心緩解醫患矛盾。
新京報:你的領導說,中國的護士都能像王文珍一樣,醫患矛盾會減少一大半。你怎么看醫患矛盾?
王文珍:醫患矛盾有社會大氛圍的因素,有醫院方面的因素,有醫生方面的因素,也有患者方面的因素。病人交給我們的是生命,護理工作要有責任感和愛心,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醫患矛盾一定會好一些。
新京報:有人講,現在的醫患矛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醫患雙方的溝通問題。
王文珍:拿護理來說,護士和患者之間的矛盾常常因為解釋不到位,交待不夠仔細,我想這是溝通造成的。我當過病人,病人進醫院掛號要排隊、看病要排隊、取藥要排隊、檢查要排隊,到護士那兒也要排隊,本身就是帶著病痛來醫院的,病人有急躁情緒是很正常的。我和護士講,要有耐心,有愛心,醫患矛盾就會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