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4/29 0:00:00 來源:
未知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愛美女性進行了美容整形手術。但不少人對由此帶來的風險嚴重低估,加上選擇美容整形機構不慎重,導致整形失敗而反受其害。
據消協和衛生部門介紹,目前不少美容機構在沒有醫療美容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擴大經營規模,打出醫療美容的招牌,從事醫療美容服務。少數醫療美容機構甚至隱瞞資質、欺騙顧客,特別是一些生活美容院,在美容師未取得醫療美容相關專業《醫師執業證書》的情況下,非法開展醫療美容服務。這些單位無證經營或超范圍經營,美容質量和美容效果均難以保證,導致醫療美容事故、糾紛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美容權益和身心健康。
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是兩類不同概念和不同性質的美容。生活美容是根據顧客臉形、皮膚特點等具體情況,運用手法技術、器械設備并借助化妝、美容、護膚等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對人體表面無創傷性、非入侵性的皮膚清潔、皮膚保養、化妝修飾和美體等服務的行為。而醫療美容則是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入侵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修復與再塑。另外,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的儀器質量差距也比較大,醫療美容醫院所采用的機器設備都是經過嚴格審查的醫療器械;而生活美容院沒有使用醫療器械的資格,只能購買一些相對便宜的美容儀器,消費者如果使用這樣的儀器進行手術,其風險可想而知。
根據衛生部門的有關規定,從事整容、整形的醫療美容單位,如吸脂、隆胸、隆鼻、漂唇、藥物及手術減肥術、雙眼皮形成術等創傷性美容服務機構,必須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從業人員必須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并經注冊才能上崗。這就意味著,如果在美容院消費時,有美容師向你推薦注射類的微整形項目、甚至是手術,這些就有可能是超范圍經營,消費者的安全很難得到保障。為了自己的美麗健康,提醒廣大消費者進行醫療美容前,必須仔細查看美容機構的執業許可證照是否齊全、設備儀器是否配套以及被允許的執業范圍。如果消費者確有美容需要,最好與對方簽訂合同或協議,依法約定好雙方的權利義務、產品品種、付款方式、服務范圍、時間跨度、手術效果等,以便發生消費糾紛時申訴、投訴有據可依,同時對合同內的條款細節也要認真閱讀,以免對方玩“文字游戲”。
面對琳瑯滿目的美容場所、名目繁多的美容項目、紛繁復雜的美容整形市場,廣大求美者想要避免掉入消費陷阱,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識,結合自身實際謹慎選擇,莫讓非法“黑美容”擊碎您的美麗夢想。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