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4/29 0:00:00 來源:
未知
霍勇教授在峰會上作主題發言
背景:
4月初,在第60屆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年會上,我國專家公布了一項名為“破冰”(Iceberg Breaking)的臨床研究結果。該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提高中國門診高血壓患者全面心血管風險管理的水平。研究(I期)涉及我國9個城市、99家二三級醫院、500多名心內科醫生、1萬多名高血壓患者,主要通過教育干預,使醫患雙方認識到糖耐量受損(IGT)或糖尿病對于高血壓患者預后的重要性,以提高采用糖耐量試驗(OGTT)和餐后2小時血糖進行糖代謝異常篩查的比率。教育方式包括醫生課堂、醫生提示卡,還有通過“達標140/90高血壓患者教育項目”組織的患者健康大課堂等。研究結果顯示,經過教育干預,在糖尿病的高發人群,如超重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采用OGTT和餐后2小時血糖篩查的比率顯著提高,因此提示,教育干預可以促進醫患雙方通過認識提高實現行為轉變,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管理水平,尤其是通過高血壓糖耐量受損的早期篩查,為患者帶來長期預后的獲益。這項研究發布后,引發了國內外醫生的熱烈討論。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諾華中國-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學術交流合作伙伴項目“第三屆中美心血管高層交流峰會”上,中外專家強調,高血壓不僅是血壓的升高,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患者通常伴有其他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高血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降低總體心血管危險,應該幫助患者提高這些危險因素的篩查率,盡早采取包括藥物治療在內的干預手段,預防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據了解,為了能讓廣大醫生和高血壓患者更清晰地認識到這個問題,2009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已經更新了高血壓的定義,即高血壓是一種進行性的、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血壓值只是“冰山一角”,而更多合并的危險因素卻往往被忽略,而這些被“隱藏”在冰山下面的危險因素會顯著增加高血壓患者所面臨的風險。
在2010年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上公布的涉及5000多例中國門診高血壓患者的“CONSIDER”研究顯示,每10位門診高血壓患者中,就有5位有糖代謝異常,但其中有3.5位患者沒有被檢查出來。高血壓合并糖代謝異常比例高,已成為我國高血壓一個重要的流行趨勢。
除了高血壓合并糖代謝異常的比例逐年遞增外,高血壓合并其他靶器官(如心、腦、腎)損害的比例也非常高,形成了中國高血壓另一個重要的流行趨勢。有研究顯示,我國每4位高血壓患者中就有1位合并左心室肥厚;每3位高血壓患者中就有1位合并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指出,由于科室劃分,高血壓與糖尿病分別屬于不同專業領域。但是,心血管疾病往往是眾多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高血壓患者也往往是在多重危險因素的聯合打擊下最終走上冠心病甚至心肌梗死的道路,這就要求醫生、乃至患者擁有更寬廣的視角以及更全面的知識。“破冰”研究不僅想打破心血管疾病的堅冰,也想打破既往由于學科劃分形成的堅冰。這道堅冰大大妨礙了高血壓患者得到科學而全面的治療。
據了解,破冰研究(Ⅰ期)主要針對高血壓合并糖代謝異常風險的管理,在此基礎上,針對高血壓心血管風險全面管理的破冰研究(Ⅱ期)于今年3月份啟動。該研究將覆蓋全國30個城市、150家二三級醫院、1000名心內科醫生及5000名高血壓患者,旨在了解中國門診高血壓患者全面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和靶器官損害,如微量白蛋白尿、左室肥厚等篩查率和認識現狀;了解影響醫生和患者進行篩查的原因,以尋求突破策略。
霍勇表示,盡早篩查出糖代謝異常、微量白蛋白尿或左室肥厚等危險因素或靶器官損害的重要意義在于:如果對其進行早期的干預,可以延緩其進展,甚至是可逆轉的。然而,一旦危險因素或靶器官損害進展到了“疾病”階段,就失去了最佳干預的時機,只能做到去“控制”,而再也無法“逆轉”了。干預的手段包括生活方式的調整,也包括藥物干預。尤其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在選擇降壓藥物的種類時,應該考慮合并什么種類的危險因素,因為有些藥物可以有針對性地逆轉或干預某些危險因素的進展。去年發布的NAVIGATOR研究,就證明了降壓藥物纈沙坦在有效降壓的同時,還可以顯著預防新發糖尿病的發生。同時,在預防微量白蛋白尿的發生和進展方面,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受體阻斷劑(ACEI/ARB)類的藥物也具有明顯優勢。此外,ACEI/ARB相對于其他類的降壓藥物而言,還能有效逆轉左心室肥厚,預防心力衰竭的發生;ARB中的纈沙坦還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心力衰竭和急性心梗后的患者。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