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4 0:00:00 來源:
未知
“‘十二五’將繼續推進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實施,國內醫藥
企業應該轉換角色,擔當新藥創新的領導者。”4月20日在成都舉行的“2011年全國醫藥工業技術年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司生物醫藥處副處長張兆豐如是表示。
與此同時,圍繞“優化提升實力,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題,與會官員和專家學者還共同探討了新藥研發和技術創新等問題,并認為生物藥的研發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新藥研發的亮點之一。
企業要當領導者
今年是“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已把生物醫藥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這為醫藥行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以及醫療改革等帶來的藥品需求增長,要求國內企業積極研發我國疾病譜中多發疾病的創新藥物,加大對新藥研發的投入,并轉變角色成為創新主體。
張兆豐認為,我國進行新藥研發具有戰略需求,首先是因為我國疾病防治形勢不容樂觀,危害因素眾多,防控任務艱巨,臨床需求廣泛;其次是
健康需求持續增長,已向預防為主轉變,民眾需要醫藥企業提供更好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再者,醫藥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因此,國內醫藥企業在“十二五”期間要致力于醫藥創新,抓住新興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大力調整組織結構,鼓勵優勢企業兼并重組,促進資源集中,加快出口方式轉變,培育自主品牌,開展國際注冊和藥品國際認證,取得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主動權。“國內企業應成為未來醫藥創新的主體,要從被動參與者變為領導者,如果不作領導者,國外企業就會成為領導者。”張兆豐說。
新的研發要求
近年來,國際上新藥研發的投入仍在不斷增加,但產出率卻在下降,藥物研發的壓力和困難越來越大。市場大、增速快的中國醫藥市場在這樣的環境下備受關注,很多大型跨國醫藥企業注意到中國的很多患者都買得起西方的創新藥,因此紛紛把研發和銷售重點放在中國,并加強針對中國市場的新藥研發。
這對國內醫藥企業的新藥研發形成了壓力,不少與會專家表示,國內醫藥企業進行新藥研發要突出對高發疾病的重點防治需求,更加關注早期成藥性評價,把部分原本放在研發后期進行的工作提前進行,盡可能實現“早期判斷,早期淘汰”,避免后期淘汰造成的重大損失。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新藥研發能夠持續進行的關鍵,未來新藥研發將朝著更快、更有效的方向發展。而隨著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干細胞技術等前沿技術被用于新藥研發,對新藥研發“又快又準”的追求不無可能。
“除自主研發外,還可以從別國引進高質量的候選藥物。”張兆豐認為,國外有很多候選藥物由于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原因而無法繼續開發,很多醫藥公司都有這種處于浪費狀態的項目,國內醫藥企業通過引入這類高質量的候選藥物,可彌補現階段國內高質量候選藥物短缺的現狀。
生物制藥火熱
而從研發的重點看,不少與會專家都把焦點放在了生物藥研發上,認為生物藥和天然藥物研發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未來將呈現上升趨勢。有機構預計,到2020年,生物藥占全球藥物市場的比重將超過1/3。
生物藥具有療效明顯、不易形成抗藥性、研發成功率較高等優點。現代生物制藥行業在重組蛋白藥物、單克隆抗體藥物的推動下,實現了快速增長。未來,預防治療性疫苗、基因治療、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治療和備受關注的細胞再編程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等前沿領域的發展與突破,將再次為生物制藥的新藥研發注入強大動力。
生物藥在更好地滿足人民醫療需要的同時,也更符合環保要求。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康勤認為,最近,環保部將環保要求不斷提高,這對制藥企業提出了挑戰。隨著
藥品質量
標準的不斷升級,節能環保將越來越受重視。而也只有滿足環保要求,
醫藥產業的研發升級才能更加順利。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