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6 0:00:00 來源:
未知
早報記者 封欣
中國醫藥流通行業將迎來新一輪“大洗牌”。
昨日,由商務部牽頭制定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以下簡稱:《綱要》)出臺,計劃到2015年培養形成1到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元的全國性大型醫療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
額過百億元的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以解決醫療流通領域行業集中度低、發展水平不高、物流效率低、以藥養醫等痼疾,重點破解目前“多、小、散、亂”的市場格局。
這是中國首個藥品流通行業專項規劃。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將按《綱要》制訂本地區具體規劃。
透過《綱要》很容易得出結論未來幾年將是行業格局重新確立的關鍵期,龍頭企業在市場上的整合勢在必行,并購將是未來行業的關鍵詞。
“《綱要》的推出,表明政府鼓勵醫藥企業加速整合,以改變目前集中度不高的局面。”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明方昨日在公司H股招股新聞發布會上稱,這是包括上海醫藥在內的大型醫藥企業取得更多市場份額的機會。他表示,目前中國醫藥商業領域前三強的行業集中度僅有20%,美國這方面的數字為96%,日本也達到67%。
目前,中國還未有一家銷售過千億元的醫藥商業企業,第一大醫藥流通企業國藥控股2010年營收為692億元。
昨日,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副司長溫再興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藥品流通行業目前大多是中小企業,大型藥品批發企業及零售連鎖企業多集中在城市,行業需要整合,“醫藥流通企業正在跑馬圈地,外資企業也看好中國這個市場”,“相信各地配合《綱要》出臺的規劃發布后,會加快這一進程。”
截至2009年底,全國有藥品批發企業1.3萬多家;零售藥店門店達38.8萬多家。這些企業中大多數是中小企業。
近期,包括三巨頭國藥控股、上海醫藥、華潤北藥在內的多家大型醫藥商業企業,已經開始加強渠道控制。
國藥控股2010年和2011年1月共完成36項收購交易。上海醫藥2010年和2011年通過多次并購成功進入華南和華北地區。去年重組后的華潤北藥也頻繁與黑龍江、吉林、河北等多個省份的十幾家區域龍頭接洽并簽署協議。
與國有醫藥企業的大舉并購不同,全國最大的民營醫藥流通企業
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略顯低調。“目前標的企業估值很高,與資金雄厚的國企相比,難以大舉并購。”九州通副董事長、董秘劉兆年透露,“下一步會考慮在我們網絡未覆蓋的地方或營銷模式不足的地方做些收購,但一定不會花很高代價。”
劉兆年還表示,《綱要》中明確寫明的“打破地方保護主義,不要設置地方壁壘”等內容,對九州通來說肯定是有正面作用的。他透露,此前九州通在向更深層區域擴展網絡時,越來越感受到招標及隨之而來的地方保護限制。
醫藥行業人士介紹,目前基本藥物歸地方政府成立的采購公司,非基本藥物以省為平臺統一采購,流通權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市場機制難以充分發揮。
藥企的擔憂,在政府層面也得到了“印證”。昨日,溫再興強調,因藥品流通行業高度市場化,本次《綱要》規劃將堅持“市場化”。不過,規劃目標能否實現,仍然面臨來自整個醫療體系的多種掣肘。從商務部層面來講,不會對全國的藥品流通企業進行總量限制。各地在出臺具體規劃時,如果對諸如零售藥店的開店數量或距離等有過于硬性的規定,也可能會助長地方保護主義。
“藥品流通行業是醫藥衛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以藥養醫的體制機制和藥品定價、用藥制度、招標采購、醫保報銷等外部環境密切相關,因此藥品流通行業改革與發展有賴于整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其進展狀況在本規劃期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溫再興說。
《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摘要 形成1-3家年銷售額過千億的全國性大型醫藥商業集團,20家年銷售額過百億的區域性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總額85%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企業銷售總額60%以上;連鎖藥店占全部零售門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嚴格控制藥品經營企業數量。
鼓勵藥品流通企業收購、合并、托管、參股和控股。推動大型藥品流通企業跨區域發展,形成以全國性、區域性骨干企業為主體的遍及城鄉的藥品流通體系。整合現有藥品流通資源,引導一般中小藥品流通企業通過市場化途徑并入大型藥品流通企業。
鼓勵建設一批全國性和區域性的藥品物流園區和配送中心。避免重復建設大型藥品物流設施。
建立中藥材重點品種儲備制度。
鼓勵經營規范的零售連鎖企業發展網上藥店。
逐步實施藥品流通企業分類分級管理制度。
吸引境外藥品流通企業按照有關政策擴大在境內投資,參與藥品流通企業兼并重組,拓展分銷業務;引導外資到中西部地區和中小城市發展。
鼓勵有條件的藥品流通企業“走出去”,通過新建、收購、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到境外開展業務,參與國際藥品采購和營銷網絡建設。
零售藥店應當提供24小時服務。
周邊藥品零售配套設施比較完善的城市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可率先探索醫生負責門診診斷,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的模式。
鼓勵企業利用產業基金、融資擔保、信用保險、上市融資、應收賬款和倉單質押等金融工具,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改革步伐。
來源:商務部網站
錄入編輯:張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