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19 0:00:00 來源:
未知
“貴得離譜”,讓人吃不起;“低得驚人”,藥賤又傷農。價格大起大落,關鍵在于中藥材管理無序
最近,中藥材價格一路飆升,往日的“一把草”成了“貴族藥”。從去年至今,全國市場537種中藥材中有84%漲價。其中,麥冬漲價近10倍,金銀花的價格趕上了金銀價。以前一服六七元的感冒藥,現在漲到20多元。網友說,中藥材從“藥你苦”變成“藥你命”。
中藥材價格暴漲,有中藥減產、種植面積減少、游資炒作等多方面的原因。歸為一點,就是供不應求。價格上漲,是對前幾年虛低價格的“糾偏”,是一種“報復性反彈”。
“貴得離譜”,讓人吃不起;“低得驚人”,藥賤又傷農。價格大起大落,關鍵在于中藥材管理無序。改革開放后,中藥材被明確定為農副產品,實行開放經營。隨著全國藥材系統解體,至今沒有一個部門管理中藥材生產和初加工。國家加大對糧食作物的補貼力度后,被列為農副產品的中藥材并未獲得相應的補貼。農民認為,“種藥材還不如種甘蔗”、“種少了是藥,種多了就是草”。由于農民缺乏種植積極性,藥材自然供不應求。
“簡、便、驗、廉”不僅是中醫藥的特色,也是中醫藥相對于西醫藥的顯著優勢。中藥價格飛漲,必然影響中醫藥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如何打通資源短缺瓶頸,成為中醫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目前,臨床常用的102種中成藥已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舅幬镉蓢野l改委制定最高零售價,這意味著原料漲價,但中成藥價格不能漲,中成藥
企業夾雜其中很受傷。集中
采購,各地容易出現“低價取向”。以2毫升/支的清開靈注射液為例,國家發改委最高限價為0.63元,地方中標價僅有0.36元。藥材原料價格“虛高”與成藥價格“虛低”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中藥行業面臨生存危機。
有人認為,中藥材漲點價問題不大。因為它的生產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周期性,一旦市場供給恢復充足,價格會自然回落。其實,相當一部分中藥材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據統計,中藥年需求量高達70萬噸,而栽培藥材僅占常用藥材品種的20%—30%。因無序采獵、生態環境變化、資源利用粗放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有相當一部分野生藥用動植物資源已趨于衰退或處于瀕危滅絕狀態,被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的藥用植物已達168種。中
醫藥的發展,可能陷入"無藥可醫"的尷尬局面。到那時,中藥才真正變成"要你命"。
中藥資源的短缺和瀕危,還與中藥材被大量出口賤賣有關。近年來,我國中藥出口呈現"一增一降"的態勢,即提取物的比例連年增長、中成藥份額逐年縮小。國外大量從我國進口中藥提取物,用來開發植物藥。哪種藥材價格越貴,破壞就越嚴重,如此惡性循環,直至滅絕。在出口的中藥材資源中,多數屬于我國獨有的稀缺資源。由于缺乏有效保護,藥材資源日漸枯竭。長此下去,無疑是自掘墳墓。
中藥材價格回歸理性,不能光靠市場調節,還需要政府從產業政策上給予扶持。只有從戰略上加強中藥材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
中醫藥事業才能可持續發展。關于中
藥材短缺問題,周恩來同志當年曾提出了"先飲片,后成藥;先治療,后滋補;先國內,后國外"的"三先三后"原則。鑒于此,我國的中藥出口不能再走"把中藥當草賣"的老路了。當務之急是轉變中藥的發展方式,提高產品附加值,降低資源消耗,走一條從"賣草"轉向"賣藥"的新路。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