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26 0:00:00 來源:
未知
這天,北京市衛生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醫師出診管理、改善預約掛號服務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已發布19天,距離其正式施行還有15天。該《通知》,被業內視為提高門診服務效率、改善醫院門診就診秩序的有力嘗試。
挖掘診療潛力
“簡單地說,就是鼓勵醫生多出診。”對北京市衛生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醫師出診管理、改善預約掛號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的要求,北京市衛生宣傳中心主任馬彥明認為主要是針對目前供需矛盾緊張,引導醫院挖掘診療潛力、提高服務能力,讓醫生多把精力投入到診療上,為患者服務。
事實上,《通知》中較為引人矚目的、反復被媒體提取的字句也正是:在原有基礎上使醫師整體出診時間提高50%。
然而,“出診時間提高50%”,與慣常意識中的大醫院門庭若市、掛號臺前人頭涌涌、專家號難求等情形相比較,不由讓人疑惑:在原有基礎上再增加出診時間,可能嗎?
對此,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市三級醫院平均每位醫生1天的門診服務量實際上只有十幾人次,平均每個醫生管理的床位不到2張。不過,馬彥明告知《醫藥經濟報》記者,上述數據計算有誤差。“該數據是把北京市診療人次和病床除以執業醫生總數得出的。”馬彥明分析指出,實際上在計算醫生總數時,把執業藥師和部分專業技術人員也涵蓋了,而不僅是具備門診出診資格的臨床醫生。
盡管官方尚未公布醫生每日的門診服務量,但馬彥明推測應當不止十余人次。據其解釋,“出診時間提高50%”是從整體考慮,把副主任及以上的醫師調動起來,讓原本出診少的醫生多出診。而在《通知》中也著重提出,對于具有副主任醫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在保障疑難病例診治、病房查房、手術和教學科研任務的基礎上,“主任醫師出診次數平均每周不少于3個半天,副主任醫師出診次數平均每周不少于5個半天”的具體要求。
此外,《通知》還明確要對專家出診嚴格管理,專家平均每月停診不得超過1次,并嚴格專家停診審批,執行停診后補診制度;同時,提出要合理編排專家門診上下午開診班次,進一步提高專家門診下午的開診比例,醫院每周專家門診的上下午開診比例應達到1∶1;并鼓勵有條件的醫院在下午16點后或晚間開設知名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
記者了解到,此次加強醫師出診管理、改善預約掛號服務將率先在北京21家市屬三級醫院實施,考慮到該項工作涉及各醫院人事安排,因此主管部門預留了1個月左右的調整時間,至今年6月1日才正式施行。
引導有序就醫
同時開始調整的還有預約掛號服務:從今年6月1日起,北京市衛生局直屬21家三級醫院將首先擴大預約掛號服務范圍,全部門診號均納入預約掛號之列,同時采取層級就診。
其中,“層級就診”是北京市近期以預約掛號工作為抓手強化醫院管理的一項重要舉措。該措施主要是為了提高專家門診效率,打擊倒號行為。
如何解決大醫院掛專家號難的問題,一直是醫院管理者的困擾。針對專家號源無法滿足患者群需求的情況,北京一家三甲大醫院的管理者坦言:“我們就是讓專家24小時不休息,也看不完這么多的患者。”
因此,《通知》提出知名專家、教授門診應取消對外窗口掛號,推行層級預約診療管理模式。簡而言之,知名專家、教授按專業分組成立診療團隊,患者若想看知名專家、教授,需先掛相應診療團隊的普通門診或專科門診,由首診專科醫師進行初診,然后根據患者病情預約相應的知名專家、教授門診。對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可由接診專科醫師預約知名專家、教授的特需門診或疑難疾病會診。復診由專家直接為患者預約下次就診號源,以提高專家門診效率,打擊號販子。《通知》要求各醫院要做好對患者的宣傳和公示,確保患者準確了解知名專家、教授門診的層級就診流程。
當然,為了對患者負責,《通知》也強調要充分發揮主治醫師專科或專臺門診的預約職能,對于首診后需專家進一步診治的疑難病例,由接診醫師為患者直接預約相應專業或專病的專家門診,以保證門診首診負責和3次確診率。
與層級就診一同推出的,還有推行分時預約、延長預約周期、取消點名掛號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可預約期限不低于3個月”、“普通專家門診首診應取消點名掛號制度”,更是成為業內討論的熱點。
馬彥明向記者表示,實行按職稱掛號的專業或專科門診,復診由接診專家直接為患者預約下次就診號源,患者憑預約憑證掛號或取號后按預約時間就診,可以減少患者盲目就醫,提高診療效率。
記者還從5月18日召開的北京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市將嘗試建立“看病先預約”的新模式。據統計,2011年4月,北京市49家三級醫院就診患者的預約就診比例為24.7%,復診預約比例整體達到48.65%,出院病人復診預約比例整體達到65.7%。而此前有政府部門負責人提出,未來2~3年內,預約掛號比例要提高到80%。
“目前工作正在進行中。”5月17日,北京市衛生局內部負責協調醫師出診管理、改善預約掛號服務工作的人士透露了該項工作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