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26 0:00:00 來源:
未知
政府激勵效果初顯
中俄貿易前景可期
今年3月底,在圣彼得堡召開的PharmInvest會議上,俄羅斯政府、專家再一次重申了《2020年俄羅斯制藥工業發展戰略》的主要目標,即減少成品藥進口,大力發展俄羅斯新藥研發和藥品本土化生產,努力提高俄羅斯制藥工業的國際地位。俄羅斯的藥品生產企業也積極響應,并提出重新奪回本土產藥品的市場占有率的口號。
針對這一宏偉目標,其國內有人質疑,認為俄羅斯在十年內根本無法達到世界制藥水平,重點工作應是利用現有科研能力改變制藥工業滯后現狀。俄羅斯醫藥領域的上述變化對我國藥企既是挑戰,又是機遇。
政府激勵效果初顯
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向全球打開了藥品市場大門,但關稅政策卻一直未做調整,藥品進口關稅高達10%。同時,俄羅斯允許國外醫藥企業在俄投資建廠。目前,俄羅斯已有630家國外醫藥企業和約350家本土藥企。盡管市場規模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其本土生產藥品的市場占有率卻以每年1~2%的速度在下降,進口藥品幾乎壟斷了俄羅斯國家藥品的采購環節。
2009年,俄羅斯政府制定《2020年俄羅斯制藥工業發展戰略》,明確了俄制藥工業未來10年的發展目標,即把國產藥品市場銷售額占有率從現有的20%提高到50%,市場銷售量占有率從現在的60%提高到90%;藥品出口額提高8倍,新藥生產量提高1倍。
為了該目標的實現,俄政府財政撥款1220億盧布,政府預算外資金達650億盧布。如今,俄政府干預效果已初顯。為減少藥品進口,俄政府在圣彼得堡、葉卡捷林娜堡等地區建立了醫藥產業集群區域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國外醫藥企業投資建廠,進行藥品本土化生產。如Novartis公司去年已在俄建廠,預計5年內投資5億美元;Nycomed公司準備在亞羅愛拉夫建廠;AstraZeneca公司計劃在卡盧加地區開辦工廠;歐洲最大的制藥企業Sanofi公司已買下一家制藥公司,并于去年開始投產。
中俄貿易前景可期
中俄醫藥貿易多以原料藥為主,俄羅斯每年從我國進口大量原料藥,以滿足本土藥品生產和轉口貿易,進口商、批發商從中獲利頗豐。近幾年,俄政府多次提出我國原料藥沖擊了俄本土制藥企業的發展,且產品質量安全仍是其最關注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我國藥品出口俄羅斯。
那么,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俄制藥工業發展戰略帶來的不利影響?哈藥集團的經驗或許可以借鑒。2001年,哈藥集團在俄羅斯成功注冊頭孢唑林鈉制藥商標,成為我國第一個在俄羅斯注冊成功的醫藥企業。2011年年初,哈藥集團在俄羅斯建設的首家藥廠正式投產。這一舉措不僅為當地就業作出了貢獻,帶動銷售業績大幅攀升,加強了中俄雙方合作,同時也為我國企業開拓對俄貿易新領域增添了亮點。在開拓俄羅斯市場時,是投資建廠、合資建廠、促進產品升級,還是維持現狀,應是我國企業重點考慮的問題。
今年是我國“出口產品質量提升年”,為了更好地宣傳我國醫藥企業和產品,受商務部委托,中國醫保商會將于9月份組織國內優秀醫藥企業赴俄羅斯開展產品推介和質量宣傳活動,從政府、企業、行業組織三個層面與俄羅斯業界開展交流,促進中俄雙方企業溝通,營造更好合作氛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最終實現互利雙贏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