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27 0:00:00 來源:
未知

紅網湘潭站5月27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丁白玉 通訊員 蔣淑娟)自去年年底以來,“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漲價風波讓很多人記憶猶新。近期,寓意中藥材漲價來勢洶洶的“藥你命”又在老百姓當中流傳開來。以“簡便驗廉”為特色的中藥,漲價一波接著一波,成倍成倍增長的中藥,讓不少市民表示“吃不消”。
貴得離譜,價格一年漲了十多倍
“近兩年來,佛手進價從60~70元/kg漲到180元/kg,田七進價從60~70元/kg,已經漲到600多元/kg,黨參進價也從17元/kg漲到30多元/kg。去年下半年賣0.4元/10g的太子參,現在已經要賣5.5元/10g了。”5月26日,在岳塘區吉安路附近的一家大藥房,老板彭女士說,自己開店兩年來,幾乎所有的常用中藥都漲了價。彭女士用“貴得離譜”來形容現在的中藥價格。她介紹,太子參本是人參的一種替代藥物,價格低,生長周期遠遠短于人參。現在藥價一下飛漲十來倍,價比人參,這么“嬌貴”實在不該。
“三七2009年賣30多元/kg,現在賣400多元/kg;當歸也從前年的10多元/kg漲到了現在的90多元。”記者當天從市內多家大藥房和醫療機構了解到,從2009年年底開始,中藥藥價就開始大幅度上漲,且很多都是成倍成倍在增長。就連市民常用來泡水或煲湯用的枸杞、黃芪、參須、麥冬等漲幅也很大。
“親民藥”讓市民吃不消
中藥溫和,副作用小,一直都是不少人治病、調理身體的首選。尤其隨著現在養生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重視,一些滋補類的藥材很受市民歡迎。但持續上漲的價格,也讓不少市民感覺到“藥你命”帶來的壓力。
“同樣的藥,以前是每五副100元,現在卻要300元。家中每月至少要花費1000多元用于買中藥。”正在醫院為家中老人買治頭暈、失眠中藥的胡女士抱怨道,“以前中藥比西藥便宜,現在看起來比西藥還要貴。”
“有吃藥的錢,沒吃飯的錢。”70多歲的黃娭毑調侃中充滿無奈。她和老伴都是退休工人,退休金不高,越來越貴的中藥讓他們不得不節衣縮食過日子。
“價格漲了很多,但為了治好病,又不得不買。”長年用中藥調理身體的陳奶奶對于中藥價格上漲體會深刻。她說,畢竟藥是用來治病的,不同于食物。不能像吃水果一樣,蘋果漲價了,就改吃梨子來代替。
一些中醫科的醫生也表示,以前一副中藥普遍只要幾元、十幾元,現在沒有三四十元下不來。“以前看個簡單的病,開出10元以下的單張處方并不難,可如今幾乎做不到。”一位從醫20多年的老中醫感慨道。
藥價上漲, 藥房、醫院也吃虧
采訪中,業內人士表示,整體物價上漲、不少中藥材因氣候等原因產量減少、藥農生產成本增加以及部分人為炒作等都是中藥藥價漲勢洶洶的原因。藥價漲了,買單的自然是老百姓,但一些大藥房和醫療機構等也表示他們也有困惑。
“我們這里沒有坐堂醫生,來抓藥的人大都是帶著醫院或別處開的處方過來的。有的人看到現在抓幾副藥要那么多錢,不理解的時候甚至會懷疑我們是否誠信經營,對我們的信譽度有影響。”前文提到的大藥房老板彭女士介紹,盡管藥價上漲對藥店銷售并無太多影響,但她還是希望中藥價格能夠相對平穩下來。
“現在國家出臺很多政策,要把藥價降下來。當整體藥價正在下降時,中藥材卻只聽得‘漲’聲一片。很多時候,我們除了盡量向消費者解釋外,自身也很困惑。”市內某大藥房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而市內一些醫療機構藥劑科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于中藥漲價,他們也時常能夠聽到一些患者的怨言。不僅醫院利潤下降,而且中藥銷售提升空間也相對減小。由于部分中藥上漲幅度大,頻率高,有些時候物價部門還未批準上調銷售價,藥材進價卻早已比銷售價格高出很多,虧本現象也難免發生。但對于中藥漲價是否還會繼續,很多人表示這與整體物價的走向分不開,也期待一些政策出臺來進行調控。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