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5/31 0:00:00 來源:
未知
業界期盼已久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以下簡稱《規劃綱要》)5月5日正式發布,《規劃綱要》明確了“十二五”期間行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其中,首要目標和任務是提高行業集中度,調整行業結構。
通觀《規劃綱要》,再結合新醫改方案,筆者認為,未來數年內,它將對藥品流通行業產生巨大影響,但是,行業暗藏的諸多隱憂也給未來發展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巨變帶來商機
此次《規劃綱要》的出臺,對于醫藥流通行業來說,不僅存在行業整合的外延式機會,而且帶來行業盈利能力回升的內生式機會。
首先,行業整合帶來機會。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醫藥并購市場共完成41起并購交易,同比增長高達310%,披露金額的36起并購案例涉及金額近5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300%,無論是并購案例數量,還是并購金額額度,都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其中,新上藥、新國藥、新華潤的成立,標志著國內三大醫藥商業(流通)巨頭掀起行業重組高潮。
有分析認為,短期內,藥品價格調整將向深度和廣度推進,這將對醫藥行業利潤帶來較大沖擊。但從中長期來看,受益于政策扶持,全國性、區域性醫藥商業龍頭企業將會受益,比如國藥股份、南京醫藥等。
提高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加大兼并重組力度,在政府的優惠政策支持下,重組地方企業的審批進程更快。醫藥行業研究員普遍表示,未來醫藥商業的主要看點在藥品批發領域,在藥品招標等政策背景下,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顯然機會更多。
其次,行業整合后,盈利能力有望提升。過去幾年,醫藥流通行業格局導致整個行業毛利率不斷下跌,行業平均凈利潤率不到1%。這為行業兼并重組提供了條件。
未來仍存變數
機會之外,行業暗藏的諸多隱憂值得關注。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擁有1.3萬余家藥品批發企業,近38萬家藥店,數量遠多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國最大的前3家企業銷售額占醫藥市場銷售總額的20%左右,零售前三強銷售總額僅占全國銷售總額的5.6%。行業集中度和流通效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多、小、散、低”的特點尤其突出。
而且,長期的惡性競爭使得行業毛利率持續低下。作為行業龍頭,國藥股份、上海醫藥、九州通3家醫藥流通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8.19%、8.57%、5.91%。其他區域性或者更小型醫藥企業的醫藥流通業務毛利率更低。比如,一致藥業醫藥批發毛利率為5.76%,南京醫藥為5.8%。
此外,還有一些因素長期困擾行業發展,比如,“以藥補醫”的體制性弊端、藥品定價、采購和醫保支付機制不完善、準入門檻較低、市場競爭不充分、執法監督不到位等。而假劣藥品、商業賄賂、倒買倒賣稅票、掛靠經營、非法經營網上藥店、發布虛假藥品和保健品廣告等違法違規行為,也在侵蝕著行業的機體。
在此背景下,《規劃綱要》制定的“游戲規則”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正如規劃所言,在體制改革方面,涉及體制的完善和重大利益格局調整,規劃期內,其進展狀況存在不確定性,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仍需克服地方保護等多種因素。筆者認為,藥品流通行業作為藥品供應方,與用藥制度設計在銜接上還未天衣無縫;更為重要的是,醫與藥的利益博弈問題并未得到解決。
現實情況是,終端醫療機構買藥的方式決定了醫藥商業的銷售形勢、規模。就目前“非基本藥物”和“基本藥物”的銷售而言,前者是地方政府成立采購公司,后者是省級為平臺統一采購,公立醫療機構的藥品采購決定權掌握在政府手中。目前70%的藥品銷售額集中在醫療機構。因此,《規劃綱要》中強調的“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實現途徑并不簡單。
如果公立醫院改革不能和藥品流通體系的改革同步推進,醫藥分開的改革不能創新,那么《規劃綱要》最終的效果與制定時的目標之間會存在巨大差異,規劃的實施有待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