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6/1 0:00:00 來源:
未知
讓我們先來瀏覽一組數字:
2006年~2010年,我國從事醫療器械對外貿易的企業由26184家增加到33448家,年復合增長率5.12%;
我國醫療器械產品進出口總額從2006年的105.52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226.5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21.05%;
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貿易在全球醫療器械貿易中的占比從2006年的3.62%上升到2010年的5.74%,排名從第七位上升到第三位……
“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無論是自主創新水平,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還是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和營銷網絡的拓展,均取得了令人興奮的進展。
日前,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就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十一五”期間對外貿易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總結與分析,并于今天在本報首次公布相關信息。我們將分兩期刊出全文,希望能夠為業內企業、機構進行規劃和決策提供一定參考。
貿易快速增長
出口競爭力增強次高端產品出口增長
“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對外貿易不僅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實現持續、穩定增長,質量和效益都有一定提高,出口產品逐漸從數量低附加值向質量高附加值轉變,而且我國已成為部分醫療器械產品的最重要來源市場。
貿易快速增長
“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市場活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進出口總額從2006年的105.52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226.5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1.05%。其中,出口額從68.71億美元增長到146.99億美元,年均增幅16.43%;進口額則從36.81億美元增長到79.57億美元,年均增長16.67%。貿易順差從31.90億美元擴大到67.4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0.57%。
“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貿易占世界醫療器械貿易的比重平均為4.93%(“十五”期間的這一數值為3.34%);其中,我國醫療器械出口貿易占世界醫療器械出口貿易的比重平均為6.19%(“十五”期間平均為4.28%);我國醫療器械進口貿易占世界醫療器械進口貿易的比重平均為3.56%(“十五”期間平均為2.43%)。
分析: 我國醫療器械貿易順差的增長,不僅說明我國醫療器械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在滿足國內市場的同時也達到了國際標準和要求。同時,這標志著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
出口競爭力增強
“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工業制造水平和產品質量均有所提高,出口勢頭良好,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貿易在全球醫療器械貿易中的占比和排名逐年上升,比重從2006年的3.62%上升到2010年的5.74%,排名從第七名上升到第三名。其中,出口貿易占全球醫療器械出口貿易的比重從2006年的4.6%上升到2010年的7.18%,2010年排名為第三名;進口貿易占全球進口貿易的比重從2006年的2.59%上升到2010年的4.19%,2010年排名為第六名。
分析: 我國醫療器械對外貿易占世界醫療器械貿易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尤以金融危機后的提高幅度明顯,表明我國醫療器械出口保持了較強的競爭力。
2008年暴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發達國家公共衛生費用縮水,我國醫療器械產品因質優價廉而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市場上的替代產品。另外,近幾年在世界范圍內暴發的一些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也促進了我國醫療器械產品大量出口。
次高端產品出口增長
目前,國際市場上60%~70%的醫用耗材類和醫用敷料類產品均出自我國,因此,我國已成為這兩大類產品的主要來源地。但是,近年來,醫用耗材類和醫用敷料類產品的出口增勢平穩,占比平緩下降;而根據近年來的海關數據分析,我國次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如診療設備類、口腔設備材料類產品的出口和占比緩慢上升,其中口腔設材類產品的增長相對明顯(這與其總額較低有關),出口額從2007年的1.45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2.89億美元。
分析: 以往,我國出口的醫療器械產品主要是低附加值產品和中低端產品。而在“十一五”期間,我國企業通過技術改進等,使次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出口出現緩慢上升的良好局面。不過,我國相關領域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企業需要積極引進技術和改造現有產品、提高檔次,以便保持現有的出口增速。
企業國際化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間,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勢頭不減,從事醫療器械對外貿易的企業由26184家增加到33448家,年復合增長率5.12%。企業的營銷模式隨之改變,從最初的原始設備生產商(OEM)向原始設計制造商(ODM)、原始品牌制造商(OBM)過渡,企業具備了一定的國際化戰略目標和策略,應對國際市場變化的能力也普遍提高。
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還分別在美國,中國香港和內地上市。其中,康輝醫療、深圳邁瑞、穩健醫療和敖華醫療在美國上市;創生控股、微創醫療、威高國際在中國香港上市;魚躍醫療、樂普醫療、宏達高科、紅日藥業、陽普醫療、九安醫療在內地上市。此外,國內一些外向型企業分別在境外建立分公司,逐步形成境外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技術支持基地。
分析: “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企業國際化步伐加快。這些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紛紛創建自有品牌,然而市場份額尚待提高。可以預見的是,國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將促使醫療器械相關技術、資本、人才和渠道等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從而將淘汰一批規模小、水平低的企業,未來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新企業將有力地促進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貿易健康發展。
高端仍依賴進口
海關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進口醫療器械產品中,80%以上為高端診療設備,部分在華的跨國公司通過生產次高端醫療設備,彌補了我國部分品種的產業空白。
分析: “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仍然依賴跨國公司的技術轉移和海歸學者回國創業,多數產品自主創新仍處于起步和仿創吸收階段。
表1:“十一五”期間我國醫療器械貿易與經濟環境情況
表2. 我國醫療器械貿易在全球醫療器械貿易中所占比重、位次
注:表1、表2數據、資料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商務年鑒》、全球貿易信息系統(GTA)、中國海關;表2中2010年世界醫療器械出口額和進口額未包括印度、毛里求斯、玻利維亞的同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