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6/2 0:00:00 來源:
未知
上海醫改方案"千呼萬喚始出來"。兩年多調研討論后,上海于5月17日正式公布醫改《實施意見》、《近期重點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成為全國各省、區、市中最后一個推出醫改方案的城市。在多項指標上,上海目標均高于國家標準。不過,在公立醫院補償及醫改最為核心的付費機制改革方面,上海仍只小步試水,未有明顯突破。數字指標領先全國
在多項指標上,上海目標在一系列數字指標上,上海醫改方案無疑領全國之先,設定了更高的目標。
根據《方案》,2011年至2012年,上海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國家21項的基礎上再增加21項,達到42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國家9個項目的基礎上,逐年增加3個項目。
此外,今年起,上海的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新農合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到職工年平均工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職工醫保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從7萬元提高到28萬元,超過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報銷80%。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住院費用平均報銷比例達70%左右,而這一數字目前國內平均只有50%。
外來從業人員也有望統一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體系。據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沙忠飛介紹,自2002年起,上海首創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制度,隨著上海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初步考慮通過幾年的調整,將外來人員醫保過渡到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同樣待遇。
根據意見和方案,上海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將覆蓋常住人口,到2012年底,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將覆蓋全市城鄉居民,參保率達到90%以上。
“如果說國家醫改總體目標還是在求發展,那么上海已經走過了這一階段,現在面臨的是改革的問題了。”上海市衛生局退休官員鄔先生表示。
醫聯體可能促生壟斷
一個引人注意的動作是,整合一、二、三級醫院的區域性縱向醫療聯合體正在上海盧灣區和崇明縣試點,意在引導一些常見病的診療下沉至社區,緩解三級醫院就醫難的頑癥。一旦選擇加入醫聯體,參保人員只能在醫聯體內的醫療機構就醫。相應的制度設計是,將健全雙向轉診系統,并且,居民在一、二級醫院就診的報銷比例,將高于三級醫院。
盧灣區瑞金路金谷邨的居民余輝,目下正糾結于要不要簽約加入醫聯體?!凹尤氲脑?,有點像過去的勞保定點醫療,但過去轉診還是很方便的,想轉到全市任何一家醫院,只要單位醫務室開張轉診單就行。現在醫聯體里面只有一家三級醫院,選擇少很多?!?
5月初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七成市民不贊成醫療聯合體,近半數受訪者擔心會失去選擇醫院的自由。為消除此疑慮,上海醫改方案最終版有了彈性的表述:“市民可以選擇現有的就醫方式,也可選擇醫療聯合體簽約就醫?!?
并且,在上海市的解釋中,簽約醫聯體,并非喪失擇醫自由。醫聯體會建立一個綠色通道,讓簽約居民可以預約不僅限于醫聯體內的專家門診,仍可享用全市的診療資源。不過,對簽約居民來說,醫保是否會支付醫聯體外的醫院就診費用,記者目前并未看到明確說法。
余輝另有疑慮,若首診下沉至一級醫院,“一級醫院技術水平有限,如果他們看不好病,向上轉診,但已經開的藥怎么辦?又不能退回去。”
上海的對策是,三級醫院的專家教授將定期到二級、一級醫院,直接坐堂問診,實現醫療服務技術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推進這一改革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提高基層醫院的報銷比例,有一定誘導作用。另外,在目前的情況下,先推行區(縣)級醫院首診制,可能是一個比較實際的做法。”鄔先生認為。
“推行醫聯體,原則上是對的,可以促進醫療服務的區域協同發展,一、二、三級醫院資源共享,上下聯動?!毕愀郯Ρ酸t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醫院管理研究專家莊一強告訴記者,“簽約醫聯體并非上海首創,珠海已有過相應嘗試。不過,在珠海,居民和醫聯體是一年一簽的,如果對醫聯體服務不滿意的話,病人可以用腳投票。”
補供方還是補需方
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被視為醫改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在各省市出臺的醫改方案中,都提到對公立醫院的補償“三渠道變為兩渠道”,即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向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渠道轉變。取消藥品15%的加成收入,成為醫改主流話題。
上海醫改《方案》中,也提出類似表述。一方面,提出“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醫療服務價格”,這意味著一直以來低得像個“笑話”的醫療服務價格,有望實現合理定價。另一方面,上海也表示,“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建設等發展建設支出,經專家論證和有關部門批準后,納入政府專項補助項目庫,由政府根據項目輕重緩急和承受能力逐年統籌安排。”財政補助,也為公立醫院“找補”損失的藥品加成收入提供了另一顆“定心丸”。
據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學會青年學者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學教師張錄法測算,全國藥品加成收入,以2008年為例,僅300億元左右。“即便各地藥品加成實際超過15%,達到30%-40%,總收入放大一倍多,最多也就600億-800億元。而據國家三年醫改投入八九千億元的力度來說,補足這一塊并不很難,靠提高診療服務收費和財政補貼,是容易解決的?!?
不過,相對于補公立醫院這個醫療服務的提供方,“補需方”被不少專家認為更顯重要。莊一強即認為:“我還是比較傾向于補需方,政府財政應投向醫保,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因為補需方會催生醫療服務的市場競爭,醫院會以服務去爭取病人,獲得更多的醫保資金收入。如果政府拿出100元錢,我覺得應該60元補需方,還有40元補供方比較合適?!?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也是“補需方”的支持者?!熬拖癫宛^酒店,有顧客就可以生存。醫院看病提供服務,老百姓付賬,肯定可以活!為什么一定要財政補貼?醫院要獲得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服務費用,必須吸納居民與其簽署定期醫療服務協議。居民若是對服務不滿意,應該可以申請并選擇轉換醫療服務機構。”
在鄔先生看來,上海此輪醫改,在明確補償公立醫院的同時,對“補需方”這塊甚少涉及,“今后應有更大的動作。”
付費體制改革是核心
上海市設想在調整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之外,改革支付方式也將作為改革以藥補醫機制、控制醫藥費用過快上漲的措施之一。上海市醫改方案提出,“將完善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醫保支付方式,逐步試行和完善醫??傤~預付制。研究按照病種付費和按照人頭付費的支付方式?!?
改革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服務提供方之間的付費制度,在顧昕看來,是醫改最為核心的內容?!搬t保機構相當于參保者的經紀人,代表參保者的利益向醫療機構團購醫療服務,買賣雙方可以談判,爭取更好的付費方式?!?
長期以來,在我國醫療付費機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按項目付費制度。醫療機構的收入與其提供的服務項目數相關,很有可能以過度醫療服務和誘導需求來增加收入。“醫療費用決定于醫生的一支筆,沒法加以控制。”莊一強表示。
為控制醫療總費用,上海自1994年起引入醫??傤~預付制。醫?;饘Ω麽t療機構都有各自的總額預算,醫保超支部分由公立醫院與醫保基金分攤。2010年的結算年度開始前,上海市醫保局提出,對醫保超支部分的分攤比例,公立醫院和醫?;鹩稍瓉淼娜唛_變為四六開。
“總額預付是一種比較粗糙的方式,對醫療費用控制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弊端。比如,到了年底,當醫?;痤~度用完了,醫院就會出現推諉病人的現象,不愿再接治醫保病人。另外,如果某醫院醫保額度不夠用,也難以分辨究竟是因為醫院把握不當,還是因為就診人次上升?!睆堜浄ㄕJ為。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和衛生部啟動了按病種付費的定價制度改革。按病種收費是指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以病種為計價單位收取費用。譬如,一個闌尾切除手術,醫保部門確定三級醫院的診療費用為3100元,其中醫療保險基金支付2263元,參保人員自付837元。一旦醫院的診療費用超過3100元,由醫院自身承擔額外費用。這樣一來,主要風險的承擔者就從付費者變為醫院,對醫療費用的控制效果卓著。5月1日起,北京、成都、河南等地區開始實行按病種收費的定價方式改革。上海并未廁身其中。
而在按病種付費之外,按人頭付費也是國際通行的另一種主要醫保付費方式?!搬t保機構根據與某醫療機構簽約的參保人頭數,付給醫療機構相應的費用。醫生可以通過預防保健等方式,控制醫療成本。同樣,風險承擔者也在于服務提供者。”莊一強解釋。
“對公立醫院來說,付費方式還是應該向按病種、人頭付費轉變,這樣才能比較科學地控制醫療總費用。總額預付只是過渡期的辦法?!鼻f一強表示。
然而,在付費機制改革方面,上海仍執著于總額預付制。據記者了解,在醫聯體內,上海也將借鑒鎮江的經驗,推行總額預付制,總額預算指標由集團醫院統一掌控使用,賦予醫療集團總控指標內部調控的職能,以此促進集團內“小病在社區、康復回社區”利益機制的形成。
“由集團來調配醫保資源的話,由于三級醫院顯然成本更高,集團確實會有動力,盡量少占用成本,促使就診重心下沉。這也是醫保對醫聯體的良性控制?!睆堜浄ū硎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