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6/8 0:00:00 來源:
未知
生意社6月8日訊 近日,第八屆自我藥療年會暨中國非處方藥(OTC)協會第五屆第三次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在此期間,OTC協會首次發布了《中國非處方藥行業發展藍皮書(2010)》(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指出,中國非處方藥市場發展迅速,預計到2014年,中國非處方藥市場規模將達1923億元。
同時,藍皮書也指出,非處方藥的最大銷售終端——藥店零售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成功模式初現
藍皮書顯示,由于目前新醫改政策缺乏對藥店零售藥店的配套支持,如,社區衛生機構基本藥物實施政府財政補貼下的“零差率”供應,使藥品零售
企業所售藥品的價格優勢削弱。
據中國醫藥連鎖協會統計:目前國內已有藥品零售連鎖企業2149家,下轄門店13.5萬多家,零售單體藥店25.3萬多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38.8萬多家。如此多的藥店僅靠傳統賣藥方式已經難以為繼,80%的藥店在數年前已經開始非藥品經營,多元化更是藥店近年來一個主旋律。
5月25日,北京金象大藥房最大的中醫診所西單金象國醫館正式開業,一樓是藥店,二樓是中醫診所——金象國醫館。國醫館在原有中醫診療范圍基礎上,邀請知名專科老中醫
加盟,形成內科、糖尿病、兒科、皮外科、腎病、心腦血管等診療范圍。
“過去,國醫館是作為藥店的從屬,下一步將提升國醫館的分量。”北京金象大藥房醫藥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崢嶸表示。
搶奪高端客戶
隨著國家新醫改的逐步推進,中醫以其“簡、便、廉、驗”的特色和優勢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同時也越來越受到百姓的認可和青睞。雖然此前“坐堂醫”因種種弊病被禁止過,但是近年來,政府陸續出臺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
藥品零售企業開辦診所,鼓勵醫師多點執業等。
據了解,目前,北京金象大藥房共擁有15家中醫診所。每家診所至少有5~10名中醫師,而在西單的這家地處黃金地段,西單每日川流不息的人群為藥店帶來可觀的客流。
張崢嶸對于西單金象國醫館的未來很看好,這樣的底氣源于去年天承金象中醫診所取得的成功。這家診所是北京金象復星
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與臺灣知名中醫合作開辦的北京市首家京臺合作中醫診所,開辦1年,門診量不斷上升。
實際上,在金象之前,同仁堂已經有一個針對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等為目標客戶開辦診所而取得成功的典范。北京同仁堂與施今墨之子——名醫施小墨合作開辦了“北京同仁堂施小墨中醫診所”。診所位于北京建國門外SOHO同仁堂藥店里。顧客主要是周邊上班的白領人群,因此周一到周五往往是診所最忙的時候,一號難求。
“坐堂醫”弊端仍存
藥店加診所的模式一則可以為藥店帶來更多的客流量,同時,診所開方藥店抓藥本身就是對銷售量的一大提升。
200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允許恢復中醫在藥店坐堂行醫的傳統,但門檻大大提高。
實際上,一些業內人士對于這種藥店加診所模式始終并不太看好,認為上述少數成功案例并不具有代表性,藥店加診所模式其短期和長期的可執行性都比較勉強。
據該人士分析,目前,零售藥店在醫保定點資格方面受到的各種限制將是一個很大的掣肘。藥店醫保定點的比例過低,而一些地方定點藥店還沒有享受到醫保的報銷政策。
記者在采訪中隨機看到幾張藥方,單副藥的價格在20~70元,按7天的量計算,總價就有200多元,高的有600~700元,這樣算下來,一個月至少也要上千元,而且是完全自費。
另外,目前國家在公立
醫院全面推行醫療責任險,但是在藥店診所中,坐堂中醫的醫療責任險仍是空白。而此前“坐堂醫”被禁的主要因素如不規范行醫、為了藥店收益開大處方以及推高藥價等情況仍可能出現。“目前很多時候,仍然是靠藥店診所的自律。”一位業內人士無奈地表示。(記者李瑤)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