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6/24 0:00:00 來源:
未知
生物醫藥"十二五"主攻新藥方向明朗
生物醫藥作為生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我國快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之一。
記者日前獲悉,由國家發改委主導起草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近期有望出臺。到2015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有望達到1000億美元規模,醫藥生物技術產業的產值達到2000億元。
在日前舉行的第五屆生物產業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宏觀研究院產業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十二五"規劃起草小組組長王昌林介紹說,未來五年,生物醫藥的發展將主要強調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等創新型藥物品種。"力爭到2015年,百強新藥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銷售總收入的50%,到2020年,5家企業進入世界醫藥百強。"
"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力爭從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突破。
王昌林說,生物醫藥產業保持20%的增速沒什么問題,核心的問題是怎么做強,我們已經是醫藥產業的大國了。現在如何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磅新藥、加快重大技術的產業化以及盡快提升我國生物醫藥國際化的水平,是未來的重點。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政策處邱宏偉處長稱,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增長迅速并初具規模,但企業規模小、技術創新能力弱。近年在國際市場上排名前十位的生物技術產品中,沒有我國的產品。我國每年取得的約3萬項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轉化率僅為20%,實現產業化不到5%;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到10%,而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更是不足8%。
而"規劃"擬定了宏大目標:"十二五"期間,獲得新藥臨床批件等各類批件200個以上,新藥證書、獸藥證書、醫療器械證書等各類證書100個以上。
據透露,有關部門還擬定了與"規劃"配套的"重大新藥創制政策",明確重點扶持方向,包括重大新藥創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疫苗與抗體產品研究開發、體外診斷重大產品開發、數字化醫療以及生物醫用材料。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近日這樣描繪"十二五"重大新藥創制的總體目標:"新藥更多、大藥更大、平臺國際化、突破關鍵技術、培育大型企業。"
中英創新藥物研發國際合作"王朝計劃"深圳簽約
包括中英創新藥物研發國際合作--"王朝計劃"在內的14個生物科技重大項目,在6月17日開幕的第五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簽約。
"王朝計劃"由中國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和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科技部(MRCT)合作實施,簽約金額9.8億人民幣,其中外資1200萬英鎊。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受關注、成長潛力最大的醫藥市場。而由于中國政府對生物醫藥產業的高度重視,產業化的政策環境不斷改善,對各國醫藥研發機構和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在英國商務部、投資促進局等政府部門的支持下,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所屬的科技局(MRCT)出臺了專門針對中英醫藥合作的"王朝計劃"。根據該計劃,英方負責籌集在國外的研發投資,中方負責籌集在中國的上市申報和產業化投資,雙方在國內外兩個市場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將進一步協調和整合中英雙方的投資、技術和臨床資源,實現一批新藥在中國的全球率先上市,實現中英雙方的互利共享,有利地推動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和國際化。
本次簽約的14個項目,分別為衛生部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3個項目簽約、國家開發銀行8個項目簽約和江西省南昌新區管委會3個項目簽約。其中,國家開發銀行與深圳市發改委及各地企業簽署的8個合作協議,簽約金額235億元人民幣,覆蓋了規劃合作、生物產業基地發展、中醫藥企業發展及"走出去"、生物產業科研成果轉化,扶持創新型生物中小企業等,涉及深圳、武漢、北京、廣州、安徽、天津、河北、吉林等省市。
為期3天的"第五屆生物產業大會"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等17家國家級學/協會聯合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培育生物產業,發展綠色經濟"為主題,旨在為國內外從事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的研發機構和企業搭建政策研討、學術交流、產品展示、項目合作、投融資對接的綜合性平臺,促進生物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推動中國"十二五"生物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