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7/5 0:00:00 來源:
未知
近日,網絡上出現藥店“潛規則”爆料貼,在網上被大量評論、轉載,藥店“潛規則”這一話題被人們重提,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醫藥行業專家指出,部分藥店為謀取更大利潤“忽悠”消費者,“潛規則”熱議實為消費者因被隱藏GAP標識、制藥工藝而感到不公,市民應加強自身藥品知識,重視藥品評判標準,購藥時最好選擇白云山和黃中藥等知名企業生產的藥品。
藥店“潛規則”這一社會問題由來已久,人們在討論中講述親身經歷,普遍表示“潛規則”延誤病情,浪費錢財。記者在論壇帖《藥店主管揭秘:導購六大罪狀》中看到,網友“小輝”提到,“想買一袋白云山板藍根,又被導購小姐忽悠得買了蛇膽的保健品。”“臺北媽媽”用咆哮體表示了自己的不滿,“給孩子買個藥比買黃金還難有木有!!!孩子好不容易吃藥了,卻一點效果也木有!!!”。消費者在藥店導購指導下購藥,發現不僅藥費高,還無法保證療效。
一位藥品零售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以提成推薦藥品,已成為藥店經營的“潛規則”。目前有些藥店會將藥品分為A、B、C、D四個類別,A類為自己代理的品牌或者貼牌品種(即從小廠家進貨貼上自己的牌子),這種藥品利潤達70%到80%;B類為普通品牌,利潤在60%左右;C類藥品的利潤也在40%以上;D類品牌藥利潤最薄。藥店對店員的考核以賣了多少A類藥為主,要求顧客進店時店員必須先推薦A類藥。除非顧客點名要哪種藥,否則不主張賣其他品種。
在藥店“潛規則”討論中,網友對藥店“潛規則”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并自制防“潛規則”手冊。比如,購藥前查詢相關藥品知識,認清態度親和的笑臉導購、“偽磚家”導購,有網友指出“俺們消費者也不是好惹的,我們會看GAP標識,我們要查藥品批準文號,我們感冒了要喝大廠家出的板藍根,一定要搞得導購糾結糾結!”。人們在紕漏藥店“潛規則”同時,不斷總結經驗,“對癥下藥”對付導購,維護自身權益。
專家指出,現在同一通用名下,往往有十幾種甚至幾十種不同藥企生產的藥品,但藥材、輔料的選擇,以及技術水平的不同,使得藥品質量千差萬別。相比較而言,品牌藥企擁有嚴格的質量管理系統,像白云山和黃中藥擁有全國最多、最大的藥材基地,在制藥中嚴格執行藥品五級質量保證體系,能確保療效。消費者在自我藥療中,不要輕信導購和以價格選藥,對癥下藥時最好選擇品牌藥。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