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7/23 0:00:00 來源:
未知
中國香港作為中
醫藥產品進
出口貿易中轉站的功能仍在,但
中藥創新不力,也令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產生重構香港中藥發展規劃的想法。十年一節點,香港的中藥事業正處在新時代的一個十字路口。
在7月14日于廣州舉辦的第十屆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展覽會暨會議(ICMCM會議)新聞通報會上,主辦方介紹的香港中藥現實情況似乎也透露出中藥行業的大形勢,引人關注。
貿易快速發展
近年來,香港中藥進出口貿易額仍然呈現出較快增長的趨勢。據香港貿易發展局統計,2010年香港中藥進口額達296億港元,增長10.8%;出口額達263億港元,增長6.6%。2011年前5個月進口額近144億港元,同比增長26.9%;出口額達120億港元,同比增長19.4%。香港作為世界中藥貿易“中藥港”的作用不減當年。
同時,據中國中藥協會估計,內地中藥產業每年平均以20%的速度遞增,高于其他醫藥行業?!暗?015,中藥產值將超過1萬億元?!爆F代中醫藥國際協會會長楊國晉指出?!啊濉巹澇雠_后,中醫藥在國內經濟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在中藥出口受阻的背景下,香港憑借其國際大都市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或可成為中醫藥走向全球的跳板?!?
在香港中藥貿易中,已經舉辦10年的ICMCM會議功不可沒。由香港貿易發展局及現代化中醫藥國際協會合辦的ICMCM會議始辦于2002年。2010年,該中醫藥展共吸引了超過1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買家。第十屆ICMCM會議將于8月11~1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據悉,本屆展會將匯聚逾百家來自8個國家或地區的中醫藥參展商,包括中國香港、中國內地、加拿大、日本、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商號,還有吉林、青海、貴州等內地省市設立的地區展館和臺灣展館。
作為中醫藥產品貿易平臺,香港在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進程中的作用仍然頗為引人矚目。
創新仍待破局
在中藥貿易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香港本地在中藥創新方面明顯遇冷。作為香港在中藥創新研究方面的重要基礎,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因成立10年來工作不力受到指責,此前香港創新科技署副署長黎志華建議,解散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由政府設立一個新的委員會,統籌中藥發展與推廣工作。
據楊國晉介紹,6月中香港立法會工商事務委員會舉行特別會議,有香港中藥業界及議員參會討論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的發展方向。出席會議的中醫業界大部分都反對解散研究院。藥行商會擔心,日后再無機構進行中成藥化驗和認證工作,阻礙中成藥注冊的發展。而會議也在最終通過無約束力動議,反對政府解散中藥研究院。
香港的中藥發展夢想可追溯到上世紀。早年富商李嘉誠曾與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鄭裕彤欲聯手投資50億美元,打造香港“中藥港”。盡管十幾年來“中藥港”理想未能成真,“但香港政府與業界均力促中醫藥走向世界,致力于將香港發展成為內地中藥走上國際市場的窗口。”楊國晉向記者表示。
在楊國晉看來,政府政策的猶豫、人才流失、學術氛圍的欠缺,是香港中藥創新乏力的一些客觀因素。
為此,香港中藥展會也極力提升學術交流氣氛。記者了解到,今年ICMCM會議就將開設題為“中醫藥發展新里程”的專業會議,邀請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工程學部院士及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凱先院士等著名學者和天士力總裁閆希軍、康美藥業總經理許冬瑾等業界翹楚作主題演講,分享目前中醫藥對抗病毒及神經系統治療的研發進展,剖析國際商務發展策略及法規協調。
另外,香港特區政府在年初亦傳出有將中醫藥列為香港經濟重點發展產業的想法,對于勤力著稱的香港人,或許“中藥港”的理想仍有希望實現。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