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8/18 0:00:00 來源:
未知
歷代醫家對于《傷寒論》中血室的認識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言血室為胞宮、沖脈、大小腸等者,近日筆者拜讀了8月10日《中國中醫藥報》祝子貝“血室為胸膈以上胸腔之地”(以下簡稱祝文)一文,受益頗深。然筆者認為祝文之說有不妥之處。
祝文依《傷寒論》144條“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氣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便言:“觀柴胡湯主治各條,如96條‘胸脅苦滿’,97條‘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摶,結于脅下’,103條‘心下急,郁郁微煩’等,可知柴胡湯中多有胸脅痛之類癥狀,從而可見血室與胸脅關系密切。”進而據《醫林改錯》中“血府……前長與心口凹處齊,從兩脅至腰上,順長加坡,前高后低,低處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以及“胸膈之上皆為血故為血府”的記載,便得出血室為胸膈以上胸腔之地。這一論點乍看去似乎頗有道理,但仔細研究一下,說理并不可靠。
祝文僅因144條熱入血室小柴胡湯主之,便言柴胡湯證所出現的胸脅痛之類癥狀為熱入血室的表現,實為不妥。祝文所引用的97條病在脅下,103條“心下急”實為胃脘部拘急疼痛不適的表現;96條除了有“胸脅苦滿”之癥外,尚有“腹中痛”、“脅下痞硬”等表現。可知其引用的97條、103條病位均在胸膈之下的腹腔,96條病位胸膈上下皆有,而祝文獨言血室為胸膈以上胸腔之地,實在令筆者困惑不解。即使按照祝文的思考方式,即觀柴胡湯主治各條也得不出血室在胸膈以上之胸腔之地。如97條“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摶,結于脅下”;226條“脅下硬滿,干嘔不能食”;99條“脅下滿”;100條“腹中急痛”;230條“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103條“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這些柴胡湯證的癥狀表現大多為脅下而不是胸膈以上部位,那么何不言血室在脅下,而言血室為胸膈以上胸腔之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祝文所引《醫林改錯》中有關血府的記載是“胸膈之上皆為血故為血府”,而筆者查閱了《醫林改錯》(人民衛生出版社于2005年8月第一版)中血府的記載應為“膈膜以上滿腔皆血故名曰血府”。不知祝文引用的《醫林改錯》為何版本?拋之引文的精確與否,筆者認為《醫林改錯》中關于血府的命名問題有待商榷,限于當時歷史的局限性,其所觀之人多為“破腹露臟之兒”或是行“剮”刑之后的犯人,這些人在胸腹受損之時必定會有血液溢出脈外,淤積于局部,這樣王清任極有可能將溢出脈外之血誤認為本生于胸腹。此外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記載“因談及膈膜一事,留心四十年,未能審驗明確。內有江寧布政司恒敬公……于膈膜一事知之最悉。余聞言喜出望外,即拜叩而聞之,恒公鑒于苦衷,細細說明形狀”。這就說明王清任未曾親自查看到膈膜,所以其所言“膈膜以上滿腔皆血故名曰血府”的說法有待進一步考證。故祝文將血室等同于血府,認為血室為胸膈以上胸腔之地的說法就更加不妥。
《素問·評熱病論》言:“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祝文故言“女子月事由心氣挾營血經胞脈下至胞宮而成。今外邪中人,入里化熱,蔽于胸中,故心氣不得下通,月事不來也。”筆者認為對此段原文的理解應結合前文,否則有斷章取義之嫌。《素問·評熱病論》言:“諸水病者,故不得臥……故月事不來也。”文中“諸水病者”統領“臥則驚,驚則咳甚”,“腹中鳴”,“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下”,“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故“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故月事不來也”。一段應解釋為“月事不來,是因為水氣阻滯,胞脈閉塞不通。胞脈屬于心而下絡于胞中,現胞脈閉塞不通,則水氣上迫于肺,使心氣不得下通,所以胞脈閉而月經不來”。其癥結在于水氣阻滯胞脈,而非祝文“外邪中人,入里化熱,蔽于胸中”。那么何言血室在胸膈以上胸腔之地。又《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云:“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出現心神不安癥狀是因為“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之時,下元虧虛,熱邪乘虛而入,致使邪阻下焦,氣血逆亂而出現心神不安的征象。故不能因為“暮則譫語,如見鬼狀”系心神不安征象而言血室在胸膈以上胸腔之地。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