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8/26 0:00:00 來源:
未知
根據國信證券的測算,今年23億元,明年30億元的銷售收入遠遠超出了市場可能的增長幅度。那么這樣一個難以完成的協議,當時為何還能產生并順利通過?
記者查閱當時的材料發現,簽訂合同期間,步長集團正處于上市籌備期。其原有丹紅注射液、腦心通、穩心顆粒經前期快速擴張,市場趨于飽和,拓展日益困難的情況下,步長制藥迫切需要引入同類產品血栓通的快速成長,為其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在步長披露的盈利規劃中,其2011年銷售目標74億,而在和中恒集團(600252)合作之后,其便喊出了2011年沖刺100億的目標。
另外,記者注意到,在中恒集團去年11月5日晚間公布重大銷售協議之后的12月28日,中恒集團迎來9421.19萬股的股改限售股解禁。上述重大合同事實上將中恒集團股價推到了歷史高位并長期橫盤。
然而,限售股解禁,似乎并不能解釋中恒集團簽署重大總經銷協議的動機,更多的疑問陸續浮現。
事實上,因獨家中藥血栓通近幾年來的快速增長,中恒集團股價自2008年10月底最低點的3.28元,經復權后至今已經上漲了35倍有余。
但中恒集團自2007年開始到2009年,每年都有高管辭職。根據公司公告,2007年是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吳少彤,還有是唯一醫藥行業背景的資深副總高鐵成(原來是天士力(600535)醫藥營銷集團的高管)辭職;2008年是董秘饒進和監事何送德辭職;2009年是副總經理巫建國和董事黃凱辭職。
有投資界人士在網絡質疑,3年走了6個高管其中包括最核心的財務總監及董秘。在企業經營形式如此好的時候,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為什么這么強大的銷售能力(近3年來達到爆發性增長,遠高于血栓通過去十幾年的成績),還要與步長搞這么大規模而徹底的全面銷售委托合作呢? 這些疑點似乎難以得到解答。
誰在出逃誰在獲利?
然而,無論上述情況是否屬實,中恒集團與步長醫藥磋商的消息,事實上提前導致了部分資金的逃離。
22日當天,中恒集團大幅低開,并在一個小時之內被大額拋單打壓封于跌停,成交量急劇放大,是此前一周日均成交額的3倍。有投資人士指出,如果22日的跌停與當天晚上的公告有關,那說明中恒集團公告涉及的事項存在重大風險,且有部分資金提前獲得消息瘋狂賣出。
盡管中恒集團和步長醫藥方面均未直接證實磋商中的重大業務的主要內容和性質,但市場從公告披露前的跌停解讀出風險的意味,于是,跌停出貨的資金被質疑為提前獲悉重大內幕信息。
資金流向數據顯示,8月22日中恒集團全天資金凈流出2.87億元。而實際上,每筆成交50萬元以上大額資金從8月17日起即有明顯的出逃跡象,17日-22日分別凈流出564萬元、5094萬元、2406萬元和2.15億元。
由于在此期間中恒集團消息面平靜,尤其是22日早盤與大盤相反的走勢表明,其持續的大額資金凈流出確實存在內幕信息提前泄露的嫌疑。
龍虎榜數據揭露了提前出逃的機構身影。22日有兩個機構專用席位分別凈賣出5919.07萬元和3888.52萬元,機構出逃近億元。而西部證券深圳深南大道、金元證券武漢洪山路、財達證券唐山新華西道也分別賣出4585.29萬元、4306.57萬元和4017.55萬元。
而事實上,中恒集團消息的提前泄露早在去年重大銷售合同披露時就有前科,且不加掩飾。
根據中恒集團財報,其2009年度的醫藥制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15億元,營業利潤3.31億元;2010年上半年,醫藥制造業營業收入為3.65億元,營業利潤3.04億元。2011年23億元的銷售合同是2009年全年收入的4倍,較大的業績提升空間,使得中恒集團的股價受到市場追捧。
但在2010年11月其重大合同公告之前的4日、5日,在沒有其他公告的前提下,連續兩天放量漲停,5日晚間中恒集團才發布前述5年期合同。這一合同并帶來了8日至10日的后面3個一字漲停,前后5個漲停,股價從22.98元上漲到39.61元,直接漲幅73.37%。等到通過合同公告看好中恒集團的資金有機會跟進的時候,已經到了10日,且機會只有不到20分鐘的時間。11日,中恒集團高開接近40元后見頂回落,其后股價長期在32元-38元一線盤整,跟風盤慘被套牢。
龍虎榜數據沒有披露11月4日和5日的交易數據,而如果這些資金在2010年8月30日中恒集團10送10派0.25元除權后進入,那么在不到兩個半月的時間,這些資金的獲利最高翻倍有余。
這一時期重倉的華夏系和廣發系基金同樣獲利豐厚。截至2010年9月30日,(876萬股)、(669.97萬股)、(538萬股)以及(2566.54萬股)、(467.77萬股)、廣發聚瑞(455萬股)、(400萬股)等兩大系的基金躋身中恒集團前十大流通股東,其中,華夏系基金在第三季度全面增倉,而廣發系除廣發策略優選為老倉減持164.27萬股外,其余均為新進基金。